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一,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4)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蒋坚持反共,准备反攻大陆;材料二中周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因为蒋代表反动腐朽的国民党政府,周代表人民政府。
(2)蒋介石打算反攻大陆而蒋经国竭力保台。
(3)平等会谈。后又提出“一国两制”。
(4)中华民族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只要双方都捐弃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总能达成共识。两岸关系的改善,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一定能够实现!
2、内边防务”、“外边防务”是研究古代中国边疆问题时使用的概念。统一时期的内边防务通常指中央政权对控制薄弱的少数地区的治理,外边防务是指维护国家的统一对外防范的事物。概述我国汉、唐、明、清等朝代边疆政策的特点和表现。上述政策体现了一种什么变化趋势?说明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特点:两汉时期和唐朝时期的边疆政策均是以内边防务为主。表现:两汉先后出兵击败匈奴,建立西域都护,加强了对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控制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城,都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唐朝时,击败了威胁中央政权的突厥族后,先后在西城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中央政权先后采取“和亲”、“册封”等政策,加强对吐番、回纥、南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和联系。特点:明清时期的边疆政策已经是以外边防务政策为主。表现:先后出现倭寇、荷兰、葡萄牙、沙俄入侵我国。鸦片战争后,英国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变化趋势:由内边防务为主转为外边防务为主。
八、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阅读图1、2、3
2009年高考历史八大热点主观题精选
一、历史上的民本和民生
1、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如三纲,其纪之如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并分析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宋x学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A.政治方面:
B.经济方面:
C.道德修养方面: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答案:
(1)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儒学的二重性结构,孔孟对自身学说的宣传,办学活动扩大影响等。西汉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2)宋x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3)A.政治方面: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B.经济方面: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C.道德修养方面: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4)总的原则是吸收其中的精华,既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2、(25分)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6分)
治国思想:仁政
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⑵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 17/37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