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9年高考历史八大热点主观题精选-论文网

时间:2013-11-30  作者:杨思伟
7、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1)据材料一,根据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4分)秦国、隋朝在救灾、减灾方面的重要举措是什么?(4分)

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4分)

举措: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设洛口仓(含嘉仓)。(4分)

材料二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

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

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材料三: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止1898年11月)

国名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英国

2800英里

6420英里

俄国

1530英里

德国

7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美国

300英里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4分)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4分)

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4分)

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4分)

材料四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6分)

原因: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4分)

认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4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1、“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回答:

(1)据材料一,孟子提出的社会保障基本标准是什么?(1分)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政治思想?(1分)这一思想为什么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2分)

⑵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是什么?(1分)该方案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核心思想。(2分)并指出邓小平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答案:

(1)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1分)仁政;(1分)因为它不适应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需要。(2分)

(2)纲领:平均地权。(1分)原因:民族资产阶级阶级局限性。(1分)

(3)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1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1分)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分)

(4)民生问题至关重要;从古代到近代都不可能真正解决,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在探索中逐步找到解决之路。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以评估为契机,提高高校实验教学水平_实验管理-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让课堂流淌着生命的灵性-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