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同样给分)
5、(32分)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近年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试图通过轻徭薄赋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解决民计民生问题,试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2)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这一主张最终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民生问题的?(2分)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4分)
(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头20年里,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生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分)后来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4分)
(5)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全面振兴,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肯定并发展了"农民两大伟大创举"。这"两大伟大创举"分别是什么?(4分)这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何意义?(2分)
(6)根据以上回答,说明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或西汉前期的休养生息、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等),确保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农民赋役负担。(2分)唐后期实行两税法(或明中后期的一条鞭法等),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轻。(2分)
(2)主张:平均地权。(2分)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4分)
(3)措施:推行"以工代赈"。(2分)作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4分)
(4)问题:政治、经济方面"左"倾错误的推行,生产遭到破坏,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4分)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4分)
(5)创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4分)意义:农村经济的振兴,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和谐。(2分)
(6)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得分。)
6、(32分)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呈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9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5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
原因。(6分)
(4)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2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2分),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2分)
(2)发展变化:①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
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③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9分)
原因: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分)
②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分)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1分)
(3)原因:①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3分)
②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3分)
(4)结论: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社会生产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19/37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