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书名翻译的文化策略

时间:2015-06-17  作者:佚名
  4.2 异化与归化的争议

 

在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一直是众多译者辩论的焦点。国内外关于归化异化的争议也从未停止。异化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归化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译(free translation)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归化和异化争论的关键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遇到外国文化或语言语境时应当采取哪种方法比较恰当。总而言之,尽管这两种方法紧密联系,但是它们却不能同时地被运用。异化派强调翻译要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有必要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进而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陈黎红,2004:94)。鲁迅曾说:“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是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鲁迅,1982:352)。归化派提出:翻译就是交际,译者的责任之一就是避免文化冲突,不应把源话的语言规范和文化体系强加给目的语(陈黎红,2004:94)。归化在西方翻译研究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温努提指出“早在17世纪就有了英文翻译,流利的翻译几时归化,因为归化是主流,而且一直沿袭至今。”(Venuti,1945:43)总而言之,归化和异化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

4.3 异化法是书名翻译的首选

异化能作为也必须是书名翻译的首要策略。

4.3.1 异化法在书名翻译中的优势

异化在书名翻译中有以下几个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便是忠实于原书名和促进文化交流。

4.3.1.1 忠实于原书名

忠实,或者说是准确,一直都是翻译的焦点。国内外的译者都强调忠实原著的重要性。在18世纪90年代,英国翻译学家Alexander Fraser Tytler列出了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用以评判翻译的成功与否:

1.译本应将原著的中心意思表达完整详尽。

2.写作的风格和方式应与原著相同。

3.译本需具备原著的所有文化信息。(L efevere,199 2: 12 8)

显然,Tytler也将忠实性作为翻译标准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从国内外译者提出的翻译标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忠实性是翻译标准的中心”(陈安定,1996:23)。这些理论也同样适用于书名的翻译。也就说,异化翻译也适用于书名翻译。例如,David Copperfield,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自传体小说,中译英时,林纾译为<<块肉余生述>>。“余生”在汉语里意思是九死一生,而“块肉”则让人联想到虚弱孤独。所以<<块肉余生述>>很容易让读者误认为小说的故事情节是一个求生者的经历,而这与该书的内容其实毫无关联。David Copperfield,创作于1849—1850年间,是Dickens的佳作。“主人公的童年和与Dora的爱情故事其实是Dickens年轻时的写照。”(吴伟仁,1988:159)“在David Copperfield中,Dickens很好地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当时的社会黑暗面,例如雇佣童工,学校的专制和英国贵族阶层盛行的暴力,无情和背叛。”(刘炳善,1993:353)现在该书书名被译为<<大卫.科波菲尔>>,虽不能直接传达其主旨,但却不至于让读者产生误解。几乎所有的汉语读者都能认出这是一个名字,一个外国人的名字。乍触及中文版的书名,读者可能会想知道他是谁,他有过哪些经历,他身上有什么故事。所以,这一译法起到了作用,完成了其需传达的意思。林先生的<<块肉余生述>>却会把读者往另一个方向带领。该书并非如书名译法所传达的那样讲述一位遇难者的求生故事。它的内容确实是关乎作者自身的经历。所以,不是基于对书的内容的理解而做出的书名翻译无疑是失败之举。<<块肉余生述>>这一译法违背了原题。另一个例子劳伦斯(Lawrence Hogue)在他的All the Wild and Lonely Places: Journeys in a Desert一书中写了一些关于加利福尼亚南边界的安萨玻里哥沙漠。“journey”一词在副标题中已有体现,所以要将原语标题译为中文,就应按照文化再现的方法来译。作者在书中也表达了他对当地居民的历史和传统的看法。译本<<荒僻之地—沙漠行记>>,当中国读者触及标题,便会明白该书内容与沙漠有关。

4.3.1.2 促进文化交流

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先进的传媒将会不断地为世界人民传播更多的异域文化。人们无法避免与异域文化的接触。这些因素使得异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播。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接受力也已经大大提高了。

另一方面,书籍,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都能在书中体现。信仰,价值观,风俗,言行和审美观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书中得到体现。而且,中英文的书名都体现了它们各自的文化特征。它们看上去十分特别,因为它们不仅表达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而且它们也通过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是文化思想的传达。事实上,翻译的本质更多地是关乎文化间的交流,因此翻译的最终目标是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在翻译书籍的过程中,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这不仅仅是一个需要而是“必须”。在译作中能付再现原著的文化特征成为衡量一部译作好坏的重要因素。如果所有的英语著作都归化成汉语,或者反之,那么将之称为“翻译”,实属荒谬。文化是包罗万象,是一个宽泛的系统,能够兼收并蓄外来文化。就翻译而言,以下陈述三点译语读者需接受原语文化的原因:

1.这些书名隐含了原语文化,并且在译语中找不到对应。

2.原语的文化对于译语读者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3.文化是包罗万象,是一个宽泛的系统,能够兼收并蓄外来文化。

4.3.2 书名异化翻译的方法

直译是书名异化翻译的主要方法。

4.3.2.1 直译

直译并不是所谓的逐字翻译,而是说译者在翻译书名的时候按照书名的字面意思翻译,不用特别加注说明或者把书名的涵义解释出来,就能让读者理解而不会产生误解。这样既可以把原文的形象保留下来,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同时也是在向读者介绍源语文化。请看以下的例子:

书名例如<<吉姆老爷>>(Lord Jim),<<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很容易就吸引了汉语读者的注意力,因为汉语读者对“老爷”和“妹妹”这两个词并不陌生。但是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爷呢?他是会像我们中国传统的老爷那样吗,官位煊赫,腰缠万贯,妻妾成群?“吉姆”,根据常识推断,并非中国名字。所以,中国读者可能会对“吉姆”的故事感兴趣。中国的小说偏爱讲述富家小姐与贫穷公子的爱情故事。Carrie也是这样吗?中国的读者可能会急于找出答案。这两本书的书名都赋予了中国读者不为他们所熟知的意象。

《水浒传》的英文译本Outlaws of the Marsh(Sidney Shapiro )最早引起争议。译者很好地将内涵表现在了书名。这与Shapiro在翻译小说时的用意是一致的,把故事展现在译语读者面前。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婆心救世曲笔为文—论“三言”因果报应思想
下一篇论文:大恶大美—浅论酒神精神在小说《香水》中的呈现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