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异化问题一直是哲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简要论述卢卡奇物化与马克思异化的相同之处后,主要分析阐述二者的差异,分别从理论来源、概念理解、特征差异、扬弃异化的途径这四个方面来分析。通过对两者的梳理,以期找到对异化问题研究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卢卡奇,物化,马克思,异化
“物化”和“异化”问题作为马克思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和热门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未被人们遗忘,反而因其复杂性及现实性而变得日益突出。
卢卡奇之所以被称作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是因其早年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此书是他所有哲学著作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论最多,也许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卢卡奇在阅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后,得出了‘物化’概念,这个概念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曾多次使用到的。马克思是在研究了一般商品生产的异化问题之后,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深刻而完整地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异化”。卢卡奇的物化思想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虽然极为相似,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差异。
一、卢卡奇物化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相同之处
(一)两者都把物化(异化)现象看作是资本主义特定历史时期的普遍现象,都是从批判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社会。
(二)两者都把扬弃物化(异化)的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认为无产阶级是历史主体,只有无产阶级的醒悟和反抗才能瓦解资本主义。
二、卢卡奇物化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差异
(一)不同理论来源
卢卡奇思想深受胡塞尔、李凯尔特等著名哲学家,特别是受社会学家韦伯的影响,其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合理化”及“物化”理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他揭示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合理化即“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卢卡奇是在参考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思想后,产生了其物化理论。
“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思想是受到黑格尔的影响,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在批判国民经济学时所用的以唯心主义方式表达出来的经济利益关系。”马克思早期的异化思想是受黑格尔、费尔巴哈影响。从生产过程着手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社会,论述其异化思想。马克思的异化学说中提出“对象化”及“异化”两种说法,并对之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和深刻的分析。马克思把异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紧密联系了起来,为其剩余价值学说及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而随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其异化思想也日趋成熟,由生产过程转而从生产关系入手,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资本主义异化现象。
(二)物化与异化概念理解的不同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对物化的概念定义为:“人自身的劳动,他自己的劳动变成了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他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必然的特有的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商品在社会中普遍的存在,并起着支配作用。在普遍的商品交换下,人的关系被商品的物的关系完全遮盖了,物化便产生了。“商品结构的本质常常被人们所指出,它的基础在于人与人的关系具有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虚幻的客观性,一种看来是严格的、合理的、包括一切的,以致掩盖了它的根本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每一痕迹的自由性。”
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由于私有制的出现,使人的类本质发生异化。“异化”是指原本属于人的东西或结果,在人的对象化活动中,渐渐的成了与人对立的力量,制约着人。在《手稿》中马克思严格区分了异化和对象化。首先,他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对象化,“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这便是生产的对象化。但当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对象化就会走向它的极端,生产力会逐渐畸变为压迫个人的力量,使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这时候的对象化就表现为异化。
马克思认为,异化只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瓦解资本主义进入共产主义后才能消除。而在卢卡奇那里,并没有把物化和对象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把两者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了。
(三)特征差异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交换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并且起着支配作用,物化才得以产生;第二,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成合理化,人成了机器的一部分;第三,资本主义社会失去历史整体性。
马克思在对异化的界定下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的基本特征:第一,劳动者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第二,人与人相异化;第三,劳动者与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第四,劳动者与劳动活动本身相异化。
(四)扬弃异化途径上的差异
卢卡奇把扬弃异化的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自身,认为只要靠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和成熟,从观念上认识到自身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使命,就能从意识上扬弃资本主义物化、瓦解商品拜物教。然而,克服物化不是简单的思想运动,而是要付诸实践。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就需要将理论付诸实践,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实践改造,才能消除物化。“无产阶级本身只有当它真正面向实践时,它才能克服物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