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元杂剧重言现象新探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元杂剧重言的语法功能简析。本文所谓重言词。叠字叠词,元杂剧重言现象新探。
关键词:元杂剧,,叠字叠词,犯而不犯
 

一 元杂剧重言的语法功能简析

本文所谓重言词,指通过音节叠合而形成的词。例如:

茫茫 潇潇 融融 潺潺皎皎 饮饮 恺恺 墩墩(胖~) 茵茵(绿~) 洞洞(黑~) 绵绵(软~) 凄凄(悲~、风雨~ ) 淋淋(湿~、大汗~ ) 涟涟(泪~、泣涕~) 红红(的) 大大(的) 脆脆(的) 深深(的)

元代汉语中重言词呈现出一种纷繁复杂的面貌。重言词可以自由充当谓语、定语、状语等句法成分。用作谓语的如:

(1)谁承望月自空明水白流,恨思悠悠。(元杂剧《汉宫秋》第二折)

(2)髦鼓擎擎声和凯,缕管轻轻音韵谐。(元杂剧《金安寿》第四折)

“轻轻”摹写的是缕管吹出来的乐音的婉转悠扬。

重言词用作定语,可以直接修饰中心语,也可以带助词“的”修饰中心语,如:

(3)孟浩然跨驴,严子陵钓鱼,快快煞闲人物。(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

(4)出门时好好的天气,如今下着檬檬的细雨儿。(元杂剧《度柳翠》第一折)

(5)怕娘娘觉饥时吃一块淡淡盐烧肉,害渴时喝一构酪和粥。(元杂剧《汉宫秋》第二折)

(6)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元杂剧《李违负荆》)第一折)

重言词用作状语的如:

(7)柳絮堪扯,似飞花引惹,纷纷谢。(元杂剧《黑旋风》第一折)

(8)他若是措钢鞭款款把征驼鞋,敢着你轰的呵,一命早丢空。(元杂剧《小尉迟》第一折)

这一时期,重叠式频繁出现在元杂剧的宾白与曲词中。

元代汉语中,重言经常出现在单音节形容词、动词或名词之后,组成ABB式三字结构。这种ABB结构可以比较自由地充当句法成分:

作定语:(9)白茫茫雪迷山拽脚,淡檬檬雾锁草团标。(元杂剧《黄粱梦》第三折)

作谓语:(10)铁马金戈光灿灿,铜锣画角韵悠悠。论文写作,叠字叠词。(元杂剧《三战吕布》第一折)

作状语:(11)想当日哭啼啼远去从军,今日个笑吟吟荣转家门(元杂剧《秋胡戏妻》第三折)

作补语:(12)这一个眼灌得白邓邓,那一个脸抹得黑突突(元杂剧《玉镜台》第四折)

作宾语:(13)好教我便烦烦恼恼,撇撇焦焦,慎慎忿忿。(元杂剧《神奴儿》第四折)

作主语:(14)雨潇潇似银烛千条。(元杂剧《寻亲记》第三折)

二 元杂剧重言现象的修辞作用

元杂剧的优秀作品在刻画人物、渲染气氛、写景抒情、描绘心理活动等诸多方面,表现为多姿多态,变幻纷呈。郑光祖杂剧《倩女离魂》的情节极为简单,但在以叠字叠词抒发离愁别恨等思想感情上却颇具特色。第一折,生旦为倩母所逼,无奈分手时,倩女唱有两曲:

【后庭花】我这里翠帘车先控着,他那里黄金镫懒去挑。我泪湿香罗袖,他鞭垂碧玉梢。望迢迢恨堆满西风古道,想急煎煎人多情人去了,和青湛湛天有情天亦老。论文写作,叠字叠词。俺气氲氲喟然声不定交,助悚刺剌动羁怀风乱扫,朴簌簌界残妆粉泪抛,洒细朦朦浥香尘暮雨飘。

在那与情人缠绵缱绻的悲诉之中,观众仿佛听到了女主人公的抽泣呜咽之声,确与《西厢记》之《长亭送别》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修辞手法又不尽相同。除排比之外,不是运用偌多叠字叠词,焉能有此魅力!而第四折,倩女之魂与丈夫文举衣锦还乡,她唱有两曲,叠字叠词方式却又有变化:

【出队子】骑一匹龙驹,好口硬,恰便似驮张纸不恁般轻。腾腾腾收不住玉勒常是虚惊,火火火坐不稳雕鞍划地眼生,撒撒撒挽不定丝缰则待撺行。

并不明写夫妻双双衣锦荣归之喜,却写坐骑龙腾虎跃之欢,而主人欢愉之情已跳荡于AAA重叠式词曲之中,确实构词俊巧。

【古水仙子】全不想这姻亲是旧盟,则待教袄庙火刮刮匝匝烈焰生,将水面上鸳鸯忒楞楞腾分开交颈,疏剌剌沙鞴雕鞍撒了锁鞓,厮琅琅汤偷香处揭号提铃,支愣愣争弦断了不续碧玉筝,吉丁丁?精砖上摔破菱花镜,扑通通冬井底坠银瓶。

本来是情投意合的生死伴侣,于丽日晴天并驰荣归,观众料想定会以欢快之曲抒发其春风得意之情,但作者却偏偏使人物道其昔日被拆散美满姻缘时的痛苦之状。而且,除首句之外,其馀七句,叠词连用,一句是AABB式,六句是ABBC式,不如此叠用,往昔那种美满姻缘遭受割裂、摧残的痛苦心情便不能如此描画殆尽,也就不易衬出生旦今日的欢怡之情。不过,此例中AABB式叠句仅用一次,而元代无名氏杂剧《货郎担》中却将这种句式之用发挥到了极至,第四折张三姑唱【六转】云:

我只见黑黯黯天涯云布,更那堪湿淋淋倾盆骤雨。早是那窄窄狭狭、沟沟堑堑路崎岖,知奔向何方所。犹喜的潇潇洒洒、断断续续、出出律律、忽忽噜噜阴云开处,我只见霍霍闪闪电光星炷。论文写作,叠字叠词。怎禁那潇潇瑟瑟风、点点滴滴雨,送来的高高下下,凹凹凸凸一搭模糊?早做扑扑簌簌、湿湿渌渌疏林人物。倒与他状就了一幅昏昏惨惨潇湘水墨图。论文写作,叠字叠词。

这是张三姑卖唱时追述其遭受火灾之后,全家深夜逃走又遭遇风雨的痛苦情景。因为观众要她“细细地说唱者,我多有赏钱与你”,所以11句唱词中,除前两句为ABB式叠字句外,其馀8句竟然有l4处运用AABB式叠字,绘影绘声,描情状物,不言风雨苦,只是淋漓尽致地刻画风雨图画,饱经风雨之苦则活现纸上,动于台上。然而,当你再读马致远杂剧《汉宫秋》中元帝所唱【梅花酒】,你更会拍案叫绝,认识到元代剧作家修辞之妙: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革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餱粮,打猎起围场。论文写作,叠字叠词。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步丛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不但运用了AAA式叠句,而且连用顶针续蔴之法,上下相承,联贯而下,犹如贯珠,一气呵成,将元帝失妃之楚楚悲切情态,尽皆道出。勿怪乎王国维赞之“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宋元戏曲考》)。

三 元杂剧重言现象的叙事谋略

犯,即重复;不犯,就是不重复。元杂剧中,为了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及其个性,也常使关键情节、重要关目、典型语言、某些动作,在剧中重复出现,却又并非机械呆板、前后雷同,而是同中有异,多姿多态,同而有辨,是谓犯而不犯。例如《窦娥冤》中,张驴儿如何意欲毒害蔡婆反而药死己父之事,窦娥讲述过数次,因为这是她蒙冤含屈的关键事件,也是表现她斗争精神与善良个性的关键情节,不重复强调,便不能加强读者和观众的深刻印象。同样,《裴度还带》中那根玉带,如何取得,怎样丢失,琼英讲述过数次。因为这条玉带,不只是剧中一般道具,而是关系琼英一家生死存亡的关键物品,也是充分表现男主人公拾金不昧美好品质的重要物证,又是结末男女主角终谐秦晋的信物。自然应该反复予以说明。再如《单刀会》中对鲁肃为夺回荆州而宴请关羽单刀赴会所设的三条计谋,也重复过数次,因为这也是表现主人公个性的“大头脑”亦即核心事件。然而,重复容易导致雷同,观众易生厌倦。只有重复中包含变化,相同中具有差异,犯而不犯,波诡云幻,才能兴趣盎然,为剧中生动形象和鲜明个性扣住心弦。关汉卿杂剧《谢天香》中,主人公柳永因恋爱妓女谢天香,忘了功名,不愿前去赶考。他曾五次拜谒新任府尹钱可。每次都是谢天香劝他多加小心,他总是以为钱可是其昔日好友,“待我与他人不同”而不以为然。而每次见到府尹,都只是一句话,亦即嘱咐府尹“好好看顾谢天香”。语言完全重复,几乎一字不改。论文写作,叠字叠词。但是钱可对其态度,却是各次有别:从尊称其“学士”,请其饮酒,到改称表字并问其“有何见谕”,到改为命令“过来”,不予答话,到讽刺其只会好色而将其打发走开,再到斥衙门。作者之所以让柳永五次全都重复“好觑谢氏”亦即“好好看顾谢天香”的同样话头,旨在充分显示他关切情人的至诚和不善于观颜察色的憨直幼稚。之所以写出钱可言行的五次变化,意在表明钱可对柳永迷恋美色不求功名的恨铁不成钢,这种同中有变、犯而不犯的写法,也就避免了剧情的单调呆滞,为钱可尔后“赞宠谢天香”以绝柳永美色之恋做了有力铺垫,也使主人公的个性鲜明生动,宛然现于读者目前。其实,说到底,元杂剧中“犯而不犯”手法的运用,乃是作者“观众意识”支配下的必然。因为我国古代没有那种能够容纳万余人的庞大剧场,始终是把看戏视为愉悦活动的古代观众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按时出入剧场。为适应观众看戏先来后到、参差不齐的实际需要,为适应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戏剧矛盾冲突的需要,所以在编剧中,总好借鉴古代小说“特犯不犯”的写法,有意将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故事情节、词曲宾白写的相同或者相似,看似重复亦即“相犯”,但从中却生动显示了人物个性、心理活动、剧中意境等差异性而仍是“不犯”。

四 结语

众所周知,戏剧作者难以第三人称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体制短小,对描写心理活动不能不有所束缚。然而元杂剧作家正是难处见功力,能运用多种手法,将人物的心理活动描绘得出神入化、神态毕现。大量运用叠字叠词等修辞手法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便是其中之一。元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其艺术魅力堪与唐诗宋词并肩媲美而且至今传诵不衰,原因之一,就在于作者能运用重言等写作技巧使剧中词曲宾白本色当行,雅俗共赏,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戏剧语言的民族风格和基本特色。


参考文献:
[1]《元曲选》[M][明]臧晋叔编中华书局1958年排印本
[2]《元曲选外编》[M]隋树森编 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本
[3]《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M] 徐沁君校点 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
[4]《六十种曲》[M][明]毛晋编中华书局1958年排印本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庾信杜甫之比较
下一篇论文:阅读儿童文学一路上的成长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