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阅读儿童文学一路上的成长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既然是探讨“成长性”。儿童在“离家”和“回家”之间犹豫。成长就在“离家”和“回家”之间的犹豫。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自我”调节。潜意识的“本我”作为行动元的“发送者”。道德化了的“超我”常常是作为一个反对者。根据现实原则。
关键词:成长性,离家,回家,自我,本我,超我,快乐原则,现实原则
 

既然是探讨“成长性”,那么究竟何为“成长性”呢?“儿童文学是‘成长’文学,是一种关怀儿童‘成长’的文学,这种‘成长性’是儿童文学的特质之一[1]。”儿童作为“成长”的人种,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经历了幼年、童年、少年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这种机体的成熟无疑是一个必要因素,在儿童成长的各个连续阶段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机体的成熟仅仅是所有成长因素之一,并且随着儿童年龄渐长,由于社会环境中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以及“自我”的调节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的重要性随之增加。本文所探讨的“成长性”是特指儿童心理的成长性。

在儿童文学这种成人为儿童创造的文化中,儿童在“离家”和“回家”之间犹豫,在“快乐”和“现实”之间彷徨,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自我”调节,正是在这些充满了艰难、曲折、烦恼、迷茫的“犹豫”、“彷徨”和“调节”中,儿童的身心逐渐健全地长大,此时这一切成长的艰辛,都化作了成长的快乐。这往往也是在优秀经典的儿童文学中,所蕴含的儿童容易理解、便于获取的关于成长的大智慧。因此,本文试从上述几个方面,通过运用叙事逻辑和精神分析的方法,对儿童文学名著《不老泉》中的成长性进行探讨。

一、成长就在“离家”和“回家”之间的犹豫

“在家/离家/回家”(home/away/home)的范式是儿童文学最普遍的故事主线,离家能促进人的成长[2]。孩子在家的时候,一般都会觉得平静而规律的生活很无聊。他们想制造点新鲜,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满足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想象,发现世界是这样地另人惊奇。

在《不老泉》中,在家时的束缚与无趣,以及渴望冒险的刺激,温妮这一自我意识的觉醒,促成了她离家的原动力。此时,温妮的家是她必须逃离的地方,只有逃离才有成长,只有离家才有之后这一路上的飞速拔节的成长。然而离家的兴奋使得儿童往往会不顾对离家的危险的考量。离家后,外部的世界在儿童的眼里显得是那么的新奇与刺激,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妙,离家是如此的有趣,儿童完完全全沉醉在离家的快感中。不过这种离家的快感只是暂时的,当危险降临时,因恐惧心理而又重新抬头的对家的依赖感重新占据上风,取代了原来因为乏味无趣而对家产生的厌恶感、排斥感,回家又成为了当下儿童最为急迫的愿望,因为回家就意味着安全。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要干什么,就是想完全由我自己来做点有意思的事,做与众不同的事……我最好能像你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晴空下。你知道吗?他们几乎不让我走出这个院子。毕业论文,成长性。如果我待在家里,就什么重要的事都做不成了。我真想离家出走。……(摘自《不老泉》第4章:温妮策划着一次离家出走,这是在离家前她对着一只蟾蜍的内心独白。毕业论文,成长性。)

……听到梅说明天才送她回家,温妮哭得更厉害了。明天!这等于一辈子那么长。她要现在就回家,要立刻回到那个有栅栏的房子旁边,要马上听到妈妈从窗户里叫她的声音……(摘自《不老泉》第6章:这是温妮遭“绑架”后的一段心理活动。)

同样的房子、同样的家,在儿童“在家”和“离家”时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毕业论文,成长性。“在家”时,家似乎就是个栅栏,儿童被关在这个没有自由的栅栏里,百无聊赖,就像故事里八月的天气一样,出奇的酷热沉闷,“离家”就成了儿童迫不及待选择。但当儿童真正处于“离家”的状态中,或者是遭遇到危险时,他们又开始渴望家的安全感,原来令人烦闷的栅栏似的房子还有妈妈唠叨的声音,对“离家”的儿童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一种亲切。于是儿童就陷入了这样的矛盾关系中:

成长性

图1 在家/离家/回家范式[3]

如图1,在家的温妮,对家感到无聊,而渴望冒险的刺激,但因为刺激是危险的,所以她又渴望家的安全感,然而家很无聊,所以她又渴望危险的刺激,就这样下去,箭头把温妮推向了一个无止境且充满矛盾的循环。“在家”和“离家”,“安全”和“危险”,“无聊”和“刺激”,正是由于这一组组的对立,形成了《不老泉》故事中在所持有的矛盾态度,最有意思的儿童文学中,其刻画的童年也体现了这样的矛盾,这反而留给了故事里的温妮甚至是我们这些读者思考的余地和成长的空间。

“在家/离家/回家”的模式,对不老泉这个故事来说是一个叙事的主线,但对于主人公温妮来说,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对于离家还是回家,温妮有过不止一次的动摇,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摇摆不定中,促进温妮的成长。对于离家出走的温妮来说,尽管已经离家却仍会保持自己的在家里的生活习惯,显然,家庭生活给她打上了深深地印记,就算在外面也是处处怀念家中的一切,更习惯性的将“家”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时不时地会拿家外的其他参照物与家做对比,她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并没有拜托家的印记。温妮从小生长在有条不紊的环境中,习惯了整洁干净。家里没有一处可以随便乱放东西的地方,一切像军营般规范。温妮已被训练得循规蹈矩,不敢有半点马虎。所以当她来到塔克家时,小屋里积厚的灰尘,墙上的蜘蛛网,抽屉里的老鼠,或者是一家人吃饭时细微的生活差异,都让温妮毫无心理准备,甚至常常会让儿童产生回家的摇摆心理。温妮在遇见塔克一家之后,就不止一次地出现回家或者不回家的摇摆心理。

 

章节 回家/不回家 原因
第6章 回家 遭“绑架”,遇到危险
第6章 不回家 受音乐盒的巨大吸引以及渐渐变融洽的气氛
第8章 不回家 秘密的分享,与塔克一家融洽的相处,使得温妮最后一丝戒心也飞到了九霄云外。“妈妈的声音,想家的感觉,如潮水一般退去。”
第11章 回家 生活方式上存在的差异让温妮毫无心理准备,对家的思念又立刻从她脑子的最深处冒了出来
第12~18章 不回家 温妮从心底里喜欢上了塔克一家,尤其是喜欢杰西

图2:温妮内心关于“回家或不回家”的多次犹豫

关于“回家或不回家”态度是温妮离家的这一路上较主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她常常在这个问题上摇摆不定,犹豫不决。毕业论文,成长性。不过,如果说故事的开始温妮与塔克一家待在一起因为遭遇了“绑架”,是被强迫的,那么在故事的第12~18章中选择与塔克一家度过美好的家庭时光,则是她心甘情愿的接受地。这个从被迫到心甘情愿地转变过程,也是温妮心理思考成熟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有利于真正的成熟。“离家”让她有了这样的经历,在“回家和不回家”间的犹豫也让她的心灵得到了历练。当“离家”出走的孩子再度“回家”后,她的心里状态就已经和原来在家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跟最初“离家”而没有明白为什么“离家”不一样了。事实上在《不老泉》的叙述框架中,温妮分别经历了两次的“离家”和“回家”。

第一次“离家”是被动的,是因为内心的焦躁烦闷急需得到释放,再加上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想要满足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想象而不假思索的一次“离家”行动。尽管“离家”了,可是对于“离家”的后果,温妮并没有仔细考虑,只是凭着儿童心里最原始的那股冲动,她就“离家”了。第二次“离家”是因为温妮主动请缨协助塔克一家搭救监狱中的梅,这一次的“离家”,温妮就完全不一样了,是她积极主动地行动。尽管她知道这一次的“离家”之后,面对警察,面对妈妈、奶奶,面对所有人,她都将承受很多,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溜出了家门,因为她知道他们需要她,需要她去帮助。

同样再来看温妮的两次“回家”,第一次的“回家”是被动地由警察带“回家”的,甚至那时她还沉浸在与塔克一家的欢愉中。第二次的“回家”我把它解释成温妮决定“回家”做个生老病死的正常人的“回家”,对于这个“回家”的选择,温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放弃了永生的机会,还是决定正常地长大,正常地活完一生,已死亡结束了故事。

章志光在《心理学》中指出,“心理成长是指个体心理在某一阶段所发生的较持久的积极变化[4]”。温妮在这前前后后离家回家的日子里,经历过从被迫到自愿的两次“离家/回家”,家人都不约而同地发现温妮变了,她一下子长大了,当她双臂搭在窗台上想心事时,她也感到自己变了。是的,离家能促进人的心理成长,“离家”的路上的心智得到了磨砺,而自愿“回家”的路上也是心灵一路的成熟。

二、成长就在“快乐”和“现实”之间的彷徨

快乐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兴趣与关注的外在表现,在儿童的世界里快乐是原生的、本位的,并且儿童的行为常常以“追寻快乐,减少痛苦”为原则。毕业论文,成长性。所以我们的主人公温妮在那个炎热的八月里因不堪忍受生活的无聊和不自由而选择离家出走,就是对“快乐”原则的遵循,她寻求及时的满足,为了内心的不快乐能得到释放。若用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理论来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出下图:

永生 不快乐 永生快乐

快乐不永生不快乐不永生

图4图5

“快乐”是这个语义方阵里所要突出追求的目的,温妮为了满足“快乐”的原则,就必须选择离家,反之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继续待在家里,那么内心那种叫不快乐的内驱力势必无法得到释放。所以故事里最初的温妮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极力追求“快乐”而不假思索的选择自由、选择离家。这是最初的温妮的选择。

图4是根据根据对杰西这个人物的分析,所得出的语义方阵。杰西在不老泉里是个天真的孩子,在对待永生这个话题,他与他的家人的态度并不一致。他只要想想他在这世界上经历了这么多事,还将去见识那么多地方,就觉得无比得向往。所以在当他邂逅温妮的时候,他就情不自禁地向温妮发出喝泉水的邀请,他希望温妮长到十七岁和他一般大时,再去喝那泉水,这样他们俩就能远走高飞,一起去旅行、看世界、享受人生,甚至两个人还能结婚,这多好呀!在杰西的眼里生活就要使自己快乐,爸爸、妈妈和迈尔斯都不懂得怎样享受,可是杰西希望温妮能和他一起享受因为永生而拥有的一切,痛痛快快地永远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所以在杰西的语义方阵里,仍是以“快乐”为生活原则的,这其实也是杰西为温妮所设计的人生蓝图,他不断地向温妮发出一起永生邀请,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两个人最大限度的“快乐”,为了“快乐”他不惜以永生为代价,即使他清楚地明白因为永生而惹发的一系列的烦恼,但杰西对这毫不在乎,他只是最大限度地在追求自己的“快乐”。毕业论文,成长性。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元杂剧重言现象新探
下一篇论文:在茶香中绽放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