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庾信杜甫之比较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庾信是现有作品较多的作家之一。庾信诗赋对史诗性的表现是在后期真实而具体地叙述了梁朝从盛到衰。而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的杜甫。这就使他的作品显示出鲜明的自传性。显然促成庾信创作境界越发老成的变化是自历战乱以来的现实所激发的意兴。
关键词:庾信,杜甫,史诗性,自传性,创作境界
 

在南北朝作家中,庾信是现有作品较多的作家之一。能确立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诗二百三十首,赋十五篇,《拟连珠》四十四首。这些诗赋尽管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但在题材的开拓,形式的创造等方面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梁朝文学基本上是宫廷文学,无论是诗还是赋都呈现出浓郁的宫廷气息。庾信在南方的创作基本上没有超出时代的风气之外,所写的基本上是宫廷生活,从中看不出真实的社会,真实的历史,更看不出真实的人生。

庾信诗赋对史诗性的表现是在后期真实而具体地叙述了梁朝从盛到衰,直到灭亡的全过程。论文大全,创作境界。梁朝灭亡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侯景起兵到台城失陷;第二阶段是从梁元帝江陵称帝到江陵失陷;第三阶段是从梁敬帝即位建业到陈霸先代梁而立。对于这个过程叙述最完整的是他的《哀江南赋》,在这篇赋里,他从“江表无事”的五十年,一直写到陈霸先的代梁而立,不仅完整的反映了梁王朝由盛到衰直到灭亡的历史,而且对其各阶段的具体情形都作了细致的描述。

台城失陷是梁朝走向灭亡的第一步。庾信在描述了“五十年间,江表无事”的太平景象之后,紧接着叙述了台城失陷的情景:

始则王子召戊,奸臣介胄。既官正而离逷,透师言而泄露。望廷尉之甫囚,反淮南之穷寇,出狄泉之苍鸟,起横江之困兽。地则石鸣山鼓,天则金精动宿。北阕龙吟,东陵麟斗,尔乃桀横扇,冯陵畿甸,拥狼望于黄阁,填庐山于赤县。青袍如草,白马如练。两观当戟干门受箭。白虹贯日,苍鹰击殿竟遭夏台之祸,终视尧城之变。官守无奔问之人,干戚非平戎之战。陶侃空装米船,顾荣虚摇羽扇。

庾信用平铺直述的笔触,记录了台城失陷的种种情形。同时也写出了台城失陷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痛苦,内心深处表达了自己对台城失陷的悲哀和对故土的眷恋。

台城失陷只是梁朝灭亡的前奏。接下去就是简文帝被害,侯景称帝;梁元帝称帝江陵,讨平侯景;江陵失陷,元帝及诸子被害;梁敬帝即位建业及陈霸先禅梁。《哀江南赋》就按照这个顺序,对其每一个阶段的情形都作了细致的描述,清晰的勾勒了一条梁朝逐步走向灭亡的历史线索。

史诗要有历史感,因此,它就不只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而需从凝聚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体现作者的历史意识。庾信是梁朝的高级官员,目睹了导致他的王朝灭亡的战争。对梁王室的政治利弊及内部矛盾应该是了如指掌的,因此,他对梁朝灭亡的原因的揭示,往往能切中肯綮。

庾信后期诗赋还描写了侯景之乱和江陵失陷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侯景之乱后,大量人口死亡,土地荒芜。“都下户口,百无一二,大航两岸,极目无烟”“白骨成聚,如丘垅焉” 庾信在从建业到江陵的途中。目睹这种凄凉景象,并把它写进了《哀江南赋》,“雷池栅浦,鹊陵焚戌;旅舍无烟,巢禽无树。”“君子则将及水火,小人则徒为猿鹤”。西魏攻陷江陵以后,“乃选百姓数万口,分为奴婢,驱入长安,小弱者皆杀之。” 庾信首先描写了被掳百姓旅途中所遭受的惨无人道的折磨:

水毒秦泾,山高赵径,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饥随蛰燕,暗逐流萤。秦中水黑,关上泥青,于时瓦解冰泮,风吹电散,浑然千里,淄、渑一乱。雪暗如沙,冰横似岸,逄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论文大全,创作境界。

其次描写了被掳百姓生死离别的痛苦:“盖为死别长城,生离函谷,辽东寡妇之悲,代郡孀妻之哭,是以流动所感,还崩杞梁之城,洒泪所沾,终变湘陵之竹。”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国家的主体,从他们的命运变迁中可以看出历史的轨迹。庾信以深沉的笔调,带着极大的同情描写他们在战乱中所遭受的不幸,同时增强了庾信诗赋的史诗性。

而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的杜甫,他的诗被称为“史诗”,这其中也描写了关于当时的历史事件,但是杜甫来记叙历史事件是利用人民大众这个方面来反映历史事件。这点与庾信的直接对梁王朝的从盛世到灭亡的一一记录,有所不同,更充分的体现了杜甫的人民性。论文大全,创作境界。

杜甫生活的时代也是有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其中在开元年间,大唐帝国在这个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各面都有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开元的二三十年间,关于反映政治经济方面的,杜甫在《忆昔》中写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库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夫。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可以看出当时的盛世在杜甫笔下,生动的展现无遗,而安史之乱,使大唐帝国由繁盛走向衰败。其中在政治、经济方面比较重要的如: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均田制”的崩溃和“府兵制”的瓦解,动摇了大唐帝国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的动摇产生了社会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安定。府兵制解体后,实行了强迫征兵制。杜甫的《兵车行》中描写的淋漓尽致:“或从十五年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白头还戍边。”

著名的《三吏》《三别》更是对历史的血淋淋的写照,记录当时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时,杜甫没有掩饰,而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如《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而庾信是梁朝衰亡过程中的受害者他的命运和王室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描写梁王朝灭亡的历史时,就很自然的把自己的经历作为叙述历史事件的线索,这就使他的作品显示出鲜明的自传性。

庾信亲睹过家国破亡的历史,自己遭丧子之悲,忍受着羁旅之苦,所以他也深深的体验到了人生的痛苦。在《伤心赋》中,他历述前人的悲痛时说:“婕好有自伤之赋,杨雄有哀祭之文,王正长有北廓之悲,谢安石有东山之恨,斯既然矣。至若曹子建,王仲宣,傅长虞,应德琏,刘韬之母,任延之亲,书翰伤切,文辞哀痛,千悲万恨,何可胜言。”在庾信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哀,既然人生有这样的悲哀,那么文学就理应去反映它。作为庾信诗赋自传性的一个方面,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悲哀。

而要说杜甫的自传性,在他的诗中体现是也很多的。这个人民的诗人没有过多的笔墨来直接描写自己的经历。自传性第一体现在那些赠赋诗歌,求官之诗从客观的角度来体现自己的经历和生活,表现出具有自传性。第二还体现在对朋友以及处境和心情的写照,如:在安禄山之乱之后的陷贼之后,他想尽办法逃出。在《喜达行在所》中“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描写了他在逃出后痛定思痛的回忆,而当他见到李亨时的自我写照“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从这个时间段的诗可以看出他的自传是贯穿的一生之中。

从庾信和杜甫的诗赋的特色上我们可以看出两位具有责任心的诗人。只是来体现历史的方式有所不同。庾信的一生位居高官,所以他只能用宫廷官僚的变化而记录历史。而一生处于潦倒、穷困状态下的杜甫,用人民大众的生活景象来折射历史的演变。论文大全,创作境界。总之,庾信和杜甫,对史诗性的体现是在描写的角度有所不同。

一提到庾信的作品,几乎都涉及到“老成”一词,而“老成”真正含义是什么?都不甚清楚,因而常常把老成同他的集大成等同起来。

“老成”从字面上看来是指创作上的老练成熟是一种创作境界。杜甫曾经对庾信的老成这样说道:“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键笔丛横。”

我们先来看看庾信,《北史•庾信传》之: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从这里可以看出庾信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他博览群书,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在庾信平常的应酬当中,都可以看出丰富的学问和熟练的技巧,使他诗境一洗凡近的事实。如《蒙赐酒》,《奉报赵王出师在道赐诗》等意象奇特飞动。用典虽多而不碍文辞之流畅,造语奇特生新而不入晦涩,这说明作者有深厚的学问功底,又有才气是一驾驭这些材料。有学问,其诗才不落轻熟;有才气,其诗才不至凝滞。丰富的材料,常常使他以赋为诗,如《杨柳歌》《苦热》《喜雨》等都用赋法。

他的《哀江南赋》,叙一代王朝之覆灭,洋洋长篇,句句写的深切关情,每个典故都用的恰到好处。如写到江陵百姓被掳北上,在路途上奔波的情景。论文大全,创作境界。

……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桀。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论文大全,创作境界。况复君在交河,妾在青波。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愈多。才人之忆代郡,公主之去清河。栩阳亭有离别之赋,临江王有愁思之歌。别有飘摇武威,羁旅金微。班超生而往返,温序死而思归。李陵双凫永去,苏武亡一雁空飞。

排比古往今来许多生离死别,远望乡关的悲伤场面,而又使之浑然一片。

庾信做过京官,地方官,文学侍从,当过使臣,也到过军旅。他的一生可谓是丰富多彩,特别是他经历了梁朝的灭亡,长期被羁留北国,亡国之恨,乡关之思,强烈的震撼着诗人的心。显然促成庾信创作境界越发老成的变化是自历战乱以来的现实所激发的意兴。

总之,庾信自历战乱以来,对生活的感受大大加深,使诗赋创作境界大开,早年的写作技术,至此大派用场。状物抒情,得心应手,意到笔到,纵横驰骋。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的那样:“至信北迁以后,闾历既久,学问弥深,所作皆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抽黄对百之中,灏气舒卷,变化自如,则非陵(徐陵)之所能及矣。”描述的正是庾信创作上的老成境界。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语言的魔力—解读《宠儿》中的言语策略
下一篇论文:元杂剧重言现象新探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