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周易》阴阳理论的语言学研究

时间:2011-11-30  作者:郭孔生
豪放风格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就作者本身来说的: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二是就描写对象来说的: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雄健”与“豪放”正像《乾卦》中龙的形象。龙以刚健之形或“见龙在田”或“飞龙在天”,在天地之间上下翻飞,是鸿图大展之形象,是雄健豪放之展现。从《易传》的“天行健”到《文心雕龙》的“刚健既实,辉光乃新”,以至于后来一直都有人推崇“阳刚”之美,提出“雄浑”、“飘逸”、“清刚”、“俊爽”、“旷达”、“沉着”等等的语言风格。所以“阳刚”之美应是语言风格的主旋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占据的位置绝对不止“半壁江山”。

四、《周易》中的“阴”在语言风格上体现为“恬淡”与“柔美”

《周易》的坤卦全由阴爻组成,是“至柔”“至静”之卦,具有柔顺、含蓄、和悦、安静的性质,充分体现了大地之美、女性之美、阴柔之美。天下最柔弱的东西一旦发动起来恰恰就是最刚强的,就像水最柔弱的是水,而最厉害的也是水。“坤为地”,地是静的,把坤与地联系起来,说明“坤”就如大地般博大宽厚,有着承载万物、化育万物,顺应天时的特点。“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就是大地至柔、至静的本质,具有宽厚、包容、正直、宏大、安静的胸怀。与《老子》贵“柔”贵“后”,天下之至柔可以胜天下之至坚,不为天下先等观念是一致的。

《周易》中的“阴”主要体现在坤卦上,而文学作品语言风格中的“阴”主要体现为“恬淡”与“柔美”。例如李清照以《武陵春》为代表的婉约词,体现的就是“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再如王维以《鸟鸣涧》为代表的山水诗就有“闲、静、淡、远”的特点,诗中有画,闲逸静穆,淡泊深远;而陶渊明则可谓是深得恬淡柔美风格之真谛者,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以恬淡自然、质朴无华、高远拔俗、不着雕饰、细腻传神、平和淳朴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表达了诗人淡泊的胸怀,平和的情感,流露出远离尘世和功名、愿与造化同乐的恬然自得之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由衷地热爱和向往着宁静旷远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在语言风格上完美体现了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因为陶渊明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所以《归去来兮辞》就是他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正式宣言,诗人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也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和对自己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不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蕴藏的却是一股阳刚之气,但《坤卦文言》中说得好:“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也就是说只有做到柔中有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陶渊明的阴柔之所以为美,正在于他的作品内含阳刚之劲,所以在恬淡的背后,隐含着的正是剧烈的情感活动。而所有的深厚意蕴也就暗藏在朴实无华的形式之中,所以让人觉得愈咀嚼滋味愈浓烈。

总之,“恬淡”与“柔美”是作者以淡泊的胸怀,平和的情感,朴素的美学观点,闲静的心理状态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创造的一种语言美。它洋溢着超然的理想,回旋着温馨的情感,包含着深厚的内容,形式朴素自然而又符合美的规律。这是语言艺术的又一审美境界。

所以,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周易》中的“阴阳理论”,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使阴这两个最基本符号上升到语言风格上的柔与刚、静与动、婉约与豪放、恬淡与雄健、柔美与奇崛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陈良运.周易与中国文学[M]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徐中舒.汉语古文字字形表[M1.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6]李孝定.甲骨文集释[M]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十五,l970.
[7]刘康德.阴性文化[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祈使句第二人称主语的隐现
下一篇论文:魏晋南北朝佛教小说的范型----以《幽明录》为例-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