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论文

投资现象的语言学思考

时间:2015-11-18  作者:孙东平 杨忠辉

摘要:“投资”这个商品经济领域的专有名词随着市场经济的极大发展在日常言语生活中日益扩展开来。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视角来观察这一改变,主要围绕“投资”现象描述;“投资”一词演变语言理论概括;“投资”现象产生的社会基础;“投资”现象反映出来的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现象的本质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论文关键词:投资,投资现象,社会基础,本质

“投资”一词语原先属于商品经济范畴。一般的含义是指:第一,为了将来获得收益或者避免风险而进行的资金投放活动;第二,是指投资的资金,投资按照其投资的途径或者是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实业投资和证券投资。(陈玲编《投资学》,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11月第1版,P1)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和极大发展,它早已从最初的经济意义扩展开来,大大地超越了经济生活领域而越来越多地流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放慢高速生活节奏,多分点精力在修眉剪指、捶背按摩、运动锻炼上面亦或者是喝几瓶所谓的养增气补血滋肝润肺养肾的健康口服液就理所当然成了“健康投资”;购置一套高级的摄影设备、欣赏正版CD播放一曲美妙的音乐甚至喊上几个朋友到KTV吼上一曲走调情歌也可以名之为“精神投资”;给皮肤涂抹厚厚一层“完美”“雅芳”护肤霜或者是到靓衣橱窗、高级专卖店疯狂抢购一番来打扮自己则诚然是“形象投资”;给孩子购买手提电脑“小霸王”学习机亦或是请老师“开小灶”参加各种各样的才艺培训班变成了“智力投资”;关爱老年同志服侍父母体恤孩童给重灾区送温献暖,让爱心汇聚一片则变成了“感情投资”……总之,投资已经逐渐从一个经济层面的专有词汇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日常生活的普通词汇。

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几乎把全部的视角“投资”到房地产、人力资源、电信等经济领域,无暇抽出时间来审视一下自己和他人。随着市场经济的极大发展,人们发现除了年龄会如期而至之外,其余的大多是不请自来或者是突如其来,随之而来的常常是欢喜、郁闷、彷徨、焦虑及失落。能够坦然以对从容应付各种变化的人无疑是生活中的强者。然而更多却是——圈子变了、生活变了、工作变了,人的心里越来越没有底了。人们通过实践发现能够顺利实现人生转折的人,往往是及早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的人。而这些准备不仅仅是“理财投资”,也需特别关注“理身投资”和“理心投资”。上面的描述也有效地映证了这一点。

二、“投资”词语的演变语言理论概括

“投资”一词适用范围发生了变化,词义发生了演变。词义的演变是指词语的形式不变,而词义发生了变化。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和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可以引起词义的发展。词义演变的结果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P248)“投资”原先主要是指“企业或者个人以获得更大收益为目的,投放一定量的货币或者是实物来经营某项事业的行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把这层意思进一步抽象概括,使得凡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回报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无论是实物、精力、时间亦或是感情)的行为都可以统称“投资”。“投资”一词的词义演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互发展在词汇领域的投射,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待经济眼光的一种转变。以上所述反映了该词语意义发生了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扩大了适用范围的现象,这具有词语语义扩大的特征。从某个角度上说,这个扩大了的意义层面的“投资”也算得上是一个流行语。

三、“投资”现象的社会基础

词义的扩大无庸置疑一种语言现象,可是语言现象反生的背后都有一定的社会现象在支撑着。因为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的交际是语言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语言内部的各要素的影响也是在这一基础上起作用的。语言系统的各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词汇对社会的发展也最灵敏,变化比较快。(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P177-178)当下,人们所面对的最直接现实是经济意识---或者直截了当地说是金钱意识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生活每一寸生存空间,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经济运作、财富增值、经济比喻等模式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事物。于是,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亲情友情甚至精神文化也都或多或少地被看成是某种经济现象的映射,人们学会冷静而有效地慎思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最大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或者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投资”一词的泛化使用显然就是这种用经济回报的眼光来审度、观察衡量事物的心态在语言上投射的结果。

四、“投资”现象反映出来的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P13),语言的使用会影响人们的交际,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在使用语言的同时也在被语言所使用着。可以设想一下,人们在言语交际行为中对“投资”的每一次使用,它的词义都在暗示着应该用经济收益的眼光来衡量你将要采取的措施和行为,愈加诱使你抛开更多其它的的目的而专注于这个措施和行为将会给你带来的收益,从而驱使人们为收取更大的利益而不断勇往直前,对没有收效的事情变得淡漠甚至是漠不关心。尤其是“感情投资”,它让你在孝敬父母关心子女尊敬师友帮助同学褒奖下属友善同事的同时,两眼睛直勾勾盯着的却是从他们那里能够捞回什么。感情成了一种经济手段。刺激人们奋发向上是好的,过多地关注最终会使事物向对立面发展。

五、“投资”现象反映出来的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词义扩大化的本质是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一起思维中的类比:“投资”一开始是不和感情、形象诸如此类的抽象词语连用的。偶然之中,人们在原来与“投资”无关的现象中或者发现、或者赋予它可以与“投资”具有相类比的关系,进一步用“投资”一词来称呼它,进而用“投资”的行为准则和处理模式来对待更多的事物。因此,投资这个词语越流行,言语生活中可以与之相类比的事物就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投资”所具有的获取经济效益这一特性日益扩展开来,演变成为一种愈加重要的生活原则。经济意识的增强和经济头脑的培养无庸置疑是一件好事情,尤其在经历长期不讲经济效益、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度里,这会促进人们经济效益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加入让一切都沉入赤裸裸的经济关系中,那么,我们将生存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中就可见一斑了!


参考文献:
[1] 徐通锵、叶蜚声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3版
[2] 陈玲编《投资学》,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11月第1版,P1
[3]江圣杰《“投资”自我》,观察视野2001年第3期,P3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议国内煤炭企业管理近几年经济发展趋势
下一篇论文: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在我国的合法性论证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企业管理论文
最新企业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