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另外一个班尝试使用了新的课件,将《游子吟》制成FLASH配乐诗朗诵播放,还穿插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材料,随着鼠标的点击,一张张PPT闪现,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比较牵强,因为这一环节没有引起他情感上的联想,学生只关注了音乐、图片、动画,注意力发生了转移,忽略了情感的体验,多媒体的直观性反而起到了消极的作用。两节课的这一环节进行比较以后,我发现精美的画面代替不了学生的朗读、感悟,不然学生将成为多媒体的观众,失去情感体验和思维的联想空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逢量用“适量”,化解难点
多媒体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多长时间,不能随心所欲,该用的时候用,不需要时就不用,对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教学掌控能力的考验。老师必须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基础上,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量运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的为形象、变静为动、变远为近、变无为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如《难报三春晖》教学最后结束时,适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涮涮筷子洗洗碗……”句句朴实的话语,贴近生活的生活场景的再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学生被这种氛围所打动,也情不自禁小声跟着哼唱起来:“老人不图儿女有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这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顺势引导: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平时就要关心父母、尊敬父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最后这一个环节歌曲的播放,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就避免了传统口头上的说教,水到渠成地引出在日常生活小事上孝敬父母的观点。不需要过多的图片,一首歌曲就起到无法言喻的效果。
这节课中我感悟到使用多媒体教学,考虑的不该是如何用动画、图片或视频等来确切再现课文材料,而应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的影音效果启发学生如何去体验去思考。流足思维的时间,机下流“情”,即“师生情”,多媒体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十分有效,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
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树立“教学理念先行,教学手段为辅”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思品课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应讲求多媒体的花哨,脱离了课本材料。根据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努力发挥思品课中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使多媒体为教学创设氛围、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才能发挥其现代化特点,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帮助学生更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效率的辅助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步瀛《使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 查日华《思品课多媒体的运用要把握好“度”》
3 梁金中《媒体教学的弊端与克服》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