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论文

多 媒 体 课 件—思品课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反思-论文网

时间:2013-11-30  作者:沈菲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以它形象、生动、动态、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广大教师所采
论文关键词:思品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反思
 

用,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给新时期的思品课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推动

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不足,过多过杂运用使多媒体占据课堂

的主角,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没有空间,应该在适当的时机、把握一定的分寸、使

用适量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色彩、增添情趣,突出重难点,

化繁为简,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多媒体逢时逢度逢量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它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对于思品课来说,丰富的网络资源确实给课堂注入了很多新的气息,如可以通过图片展示事物,可以通过视频展示事件的过程等,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学生喜欢的方式和灵活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不分时机、不分场合的过度使用,使多媒体的弊端凸显。

现在的思品公开课上几乎都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事实上整堂课下来,不是多媒体起辅助的作用,而是唱了主角。多媒体课件制作得越来越漂亮花哨,许多教师的目标就是向听课者展示精美的课件,似乎多媒体课件是衡量课的好坏的标准。课堂上老师让位于多媒体课件,点点鼠标,说说串联词就可以了。基本上没有粉笔的板书,所有的观点、结论都由多媒体课件代替了。由于课件容量大,PPT一张一张飞过,学生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老师已经在讲下一部分内容,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谈什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过分地强调了多媒体的作用,刻意追求课件的漂亮花哨,反客为主,必然会对课堂教学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根据思品课特点,应摆正多媒体在思品课教学中的位置,逢时、逢度、逢量地使用多媒体,扬长避短,使它发挥其自身的辅助作用。我以《难报三春晖》这课为例,感受多媒体课件的利弊。

一、逢时抓“时机”,创设氛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对于学习有需要是学习的动机,而对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教学的吸引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从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产生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创设一定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思品的教材中很多内容反映的是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事件和人文精神,特定的民族风情,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法律、经济、政治、时事等内容,单用讲述的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到其中的深层次内涵。而且有些内容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靠文字无法达到视觉的这种强大冲击,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一种共鸣。这时考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营造情感上的共鸣,带领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这节课的学习,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难报三春晖》这节课,如果单纯就依靠老师的口头讲述和书本上的几张图片来展示家庭生活的话,学生能够理解,但缺少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共鸣,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所以在课前我搜集了几个学生小时侯的日常家庭生活照,扫描入电脑,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先让同学们猜猜这是班级里的哪位同学。这下子课堂沸腾了,猜的同学情绪高涨,被猜的同学也很兴奋。我展示了几个同学的家庭生活照“爸爸扶着儿子骑自行车”、“妈妈在给孩子洗澡”、“父母陪子女野外游”,照片贴近生活而且是身边同学的照片,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了一个温馨的课堂气氛,为后面教学的展开铺设了良好的情感基点。假设没有使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单纯口头讲让学生产生共鸣比较困难,或是直接拿照片给学生看,可能很多学生看不到照片,反而课堂会比较混乱,效果没有使用多媒体强烈。这时的多媒体帮助了我,使我的教学思路与意图轻松实现。

二、逢度讲“分寸”,突出重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握好使用的分寸,能做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把思想政治课最能剖析、破解教学重点、难点的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现象、人物基本事实、趣闻和例证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呈现的东西不一定要多,要恰如其分。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多媒体的深刻感染和刺激,加深了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比较抽象的内容。适当地运用课件,掌握好每个环节的度,考虑遵循学生的注意规律,如果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可能是抽象的甚至是枯燥的,而过于花哨的形式,如音乐、图片、图像、动画等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学生的心理活动很有可能指向那些轻松愉快优美的形式,并对这些本应是配角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却所知寥寥,更不用说掌握了。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与时俱进--树师德-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把德育放在网络的长河里――网络德育案例评析三则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德育论文
最新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