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矛盾和对策

时间:2011-04-18  作者:秩名
三、提高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对待,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江泽民曾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这为我们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针对以上矛盾,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的具体对策。

第一、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力图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定程度的理论教育脱离实际的问题,我们不是要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因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2]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不动摇,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关系到教育定位的大问题。离开这一点,就背离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初衷和目的。但是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时,必须深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任何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3]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除了讲清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内容、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完整地把握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还要认真地研究当今现实,深入探讨各种现象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力求从理论上对各种现象作出说明。还要找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契合点,并分析现实对理论的挑战,把握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及解决办法。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现实,让理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显现理论的作用和力量。这样既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又丰富了理论教学内容,更突出了理论的指导意义,为大学生掌握和运用理论提供了示范。

第二、积极引导不同层次大学达到一元性培养目标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持党和国家统一的人才标准的一元性培养目标是不能动摇的。这是党和国家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又一基本原则。江泽民多次强调:“要抓紧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我国新时期人才的根本标准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按照这一标准进行教育教学,才能肩负起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使命。但是在大学生群体已经发生变化,呈现日趋复杂化和多层次化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坚持这一原则,就必须加强教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要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现状,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把他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区别对待。抓住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典型表现,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努力改变过去“一刀切”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增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塑效应。把着力点放在激起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欲望上,增强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引导和共同探讨,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外在目标和要求被认可并转化为他们的内在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党和国家的一元性培养目标。

第三、以大学生为本,努力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以大学生为本就是指思想理论课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大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了解大学生的特点,要满足大学生追求民族情感的需要、要满足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要坚持“以大学生为本”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既要教育人、引导人、也要关心人、帮助人。从而更好地确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人民观念、热爱共产党的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强化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他们对先进文化、主流文化接收与接受的积极性、自觉性;在价值取向变化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高扬远大的理想风帆、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等等。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2.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6.
[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浅析
下一篇论文:探讨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