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语言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谈重视修辞教学与提高语言能力的关系-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语言,科学性,艺术性,重视,修辞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金源路华丽家族一号楼401;邮编:400020)
目前,语文理论探究和教学实践都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在语言教学方面,也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是语言运用的评价标准始终比较模糊。
关于语言运用的评价标准,我以为,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两个根本标准。用语的科学性要求尊重语言规律,合乎语言规范,而用语的艺术性则要求有特色、有美感。这两方面中,偏重于某一方的能力都不能适应学生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目前,学生的语言能力问题说到底,也就是这两个方面没有协调发展或都处于低水平的问题,就其根源,还是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存在问题。
传统的语言知识教学,主要分为语法、词汇、语音、修辞四大块,每个方面都相对独立、封闭,重静态的语言现象,轻动态的语言现象,重名词术语,轻实际运用。这样的语言教学,往往是知识教了一大堆,学生仍然说不上具备了适应社会需要的语言能力。作为基层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我们试图就目前教学始终把握不好的语言能力的两个标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问题,重新思考现行的语言知识教学与语言能力教学的关系,重新思考现代汉语修辞教学与语法学、语义学、语音学教学的关系,提出修辞教学在语言能力训练中占有特殊地位,并可以发挥特殊作用这一看法。
为什么说修辞教学在语言能力训练中占有特殊地位,并可以发挥特殊作用呢?
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以这三者为研究对象,便建立了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修辞学与这三者都有紧密的联系,与其他语言学科相比,修辞学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其它语言学都是从某个角度研究语言,而修辞学则是多角度地研究语言表达效果的问题;其他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内部的微观结构,修辞学则是研究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具体说,修辞学与语音学有紧密的联系,对这点,目前教学的认识非常落后。我们常常把语音学狭隘的理解为给生字注音和朗读课文,忽视了语音的物理特征(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在语言的交际功能的作用。对语言美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对语言美的追求首先表现在对语音美的追求,语言的音乐美最主要表现为:谐韵美、节奏美和平仄美三个方面,语音在生活中还非常讲究得体美,讲究说话者调整自身条件与客观环境的关系,从语音的角度去考虑提高表达效果的问题,正是修辞所要追求的目标。修辞和语法也是相辅相成的。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就没有修辞,但修辞现象也可以成为语法事实,不合语法的现象有时正是一种修辞现象,同语法对立就无法真正把握修辞,根本不考虑修辞,许多语法问题就难以解决,也就很难真正把握语法。从词汇的角度看,以词汇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是词汇学,它主要研究词汇成员(语素、词、熟语)的性质、构成、变化、关系等。现在学习词汇往往是学习课文的附庸,学习语言往往成了学习文章的附庸,再加上各种考试过分追求语言技术而不是语言能力,词汇教学停留在比较肤浅而狭隘的层次上,属于静态词语教学。“修辞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门语义运动学。它研究交际活动中语言单位意义运动的规律规则和艺术。”(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在词语的使用上,非常讲究同义手段,即对同义词的把握;也很注意词义的畸变(临时反义、临时同义、临时歧义等),这些都属于动态的词语教学。
既然修辞学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的科学,它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也就具有综合性,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都相对封闭,都难以承担起这项重任。所以,我们的语言教学不能从修辞的角度去重新考虑语言能力的标准问题、原则问题,重新处理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关系问题。就此,我们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教给“两个标准”: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并使用祖国语言,艺术性则要求在具备了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语言的美感。生活对语言的要求复杂多变,语言的风格也各异。但说到底,好的语言一定是处理好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语言。
2.懂得“一个原则”:得体性的原则。过去,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被当作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其实,从交际的效果看,这三者是“从得体性派生出来的,而且也是应当服从于得体性原则的”。“准确和模糊是一对矛盾,独立地看问题,好像是准确比模糊要好一些。但是一旦联系到具体语言环境,只有得体的时候,准确才是好的;如果不得体,那么准确的话语就是不好的,就不会有好的交际效果。反之只要得体,模糊也是好的。”“鲜明和生动的对立面是呆板、枯燥、平淡。一般说,前者当然比后者好。但是,这一对立本身也是相对的,还得看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追悼会上读悼词,太鲜明生动了,恐怕就不怎么好。”(同上)因此,抓住了得体性原则,也就抓住了语言能力的关键。
3.做到“三个结合”:语音教学与修辞教学的结合,词汇教学与修辞教学的结合,语法教学与修辞教育的结合,以追求最佳表达效果为目标。在语音方面,词语有音节多少的不同,语句有整齐错综的不同,同一句内词语声调有平仄抑扬的不同,句与句之间有结尾词语押韵与否的不同,如果巧妙地安排,就不仅能够很好的表情达意,传递信息,还会让读者感到一种语言形式美;在词汇方面,动态的词语教学,应该考查词语和题旨、情景、语体等因素的关系,从切合(切合题旨、情景、语体)、配合(同义相配、反义相成、音节相调、平仄相协、同韵相押等)、变异(词义变异、词性变异、语素变异、色彩变异、词序变异、搭配变异等)方面去掌握词语,从而,使词汇学习成为语言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法方面,如前所述,不合语法的现象不能一概否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