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体育论文

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的供能特点及训练方法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3.4 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所需发展的身体素质及训练方法
 

3.4.1 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所需发展的素质

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的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三个方面,速度耐力与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水平有着内在的联系,即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水平决定速度耐力的水平,而良好的速度耐力训练又能促进各器官机能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的发展潜力,影响速度耐力性项群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虽然速度素质对于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我们还应注意速度素质与耐力素质,速度素质与耐力素质对于提高速度耐力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提高不上去,速度耐力也将受到影响。毕业论文,训练水平。所以这三种速度都应有重点的去发展。

3.4.2 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所需发展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

3.4.2.1 速度训练

由于技术动作相对简单,并表现为周期性的多次重复,因此,体能训练的关键在于精选有效的方法迅速提高体能水平。这就决定了训练中力求使训练摘要集中于发展爆发力,提高动作速率,改善反应能力,提高动作幅度,以及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同时,把不断提高训练负荷强度作为训练的核心。

3.4.2.2 耐力素质的训练

围绕着训练负荷的控制,氧代谢能力的提高,肌肉力量耐力的,负荷后的迅速恢复,以及在不同地域组织训练的特点,发展并形成了多种有效的训练方法群组。负荷结构训练方法群组,包括有计划地控制负荷的各个构成要素,依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训练,以发展相应的竞技能力的各种训练方法。常用方法有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比赛训练法等。代谢能力训练方法群组,依不同速度的竞技运动对有氧代谢的不同要求,分别构成了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有氧无氧混合代谢训练等多种训练方法。恢复能力方法群组,包括训练学方法,生理生化及医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和心理学方法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在疲劳后的尽快恢复[6]。

3.4.2.3 速度耐力素质的训练

目前在发展运动员速度耐力上有两种比较流行的方法,它们都能使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一种方法是“三氧”(有氧、有氧 —— 无氧、无氧)综合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是在一次课中先进行 2 000~3 000m 的越野跑,其中前半程是有氧训练,后半程加快跑速进入混合代谢训练,最后跑回田径场进行大强度的无氧训练,比如 400m 用最大速跑 10~15 个,或者越野跑 10~15 公里后,在田径场进行 200~300m 的冲刺训练 4~5 个,这是我国女子中第 26 卷第 2 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2 期 - 90 - 长跑经常采用的训练手段。二是大强度训练法,这种训练法是始终在田径场上或在有一定坡度的场地上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强度大、距离短、次数多,总训练量基本不变或略有降低,主要用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的方法促进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使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7]。这种训练方法不仅能培养运动员的速度感及驾驭比赛的能力,同时使运动员的肌肉代谢能力增强,还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美国的生理学家布克司认为,大强度训练对心血管刺激强度大于超专项跑距离训练,可以使肌肉内线粒体的密度显著提高,也可以使最大摄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还可以使体内乳酸升高,乳酸升高将刺激运动员自身提高“消除乳酸”的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高速奔跑能力,澳大利亚的迈特斯本琴的研究也证明大强度的训练同样能发展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8]。

3.5 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进行训练时应发展的原则

首先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处理好量与强度的关系发展速度耐力要求进行大强度训练,因为它将耐力与速度融为一体,是决定专项成绩的关键因素和基础,特别是青少年时期,速度耐力训练效果好与否,直接关系着以后的发展潜力,当然,在进行大强度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对训练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否则会出现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影响正常训练。众所周知,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供能系统参加工作,不同的能量系统,对有机体的刺激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应尽量做到耐力、速度、速度耐力、力量耐力的训练交替进行,这样既能保证训练强度,又能促进运动能力的全面提高,另外适时采用超长距离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速度耐力的提高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的。[9] 其次应采用多种形式,实行“分期训练”,努力提高训练效果采用重复跑、变速跑及间歇跑等多种形式,在打破旧的训练模式的前提下,进行分期训练,以保证速度耐力的训练效果。在确保训练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训练次数,使运动员不断提高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例如将每天 12 × 200m 或 16 × 150m 的训练分为四次进行,每次的训练量为 3 × 200m 或 4 × 150m ,其效果比每天训练一次更好。即在保证每天的运动量不变而训练强度足够大的前提下,增加训练次数,可有效地发展速度耐力[10]。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群,在运动时乳酸生成愈多,则糖酵解供能能力愈强,愈利于保持速度耐力,提高运动成绩。毕业论文,训练水平。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在这类项目中,实际上还包含有磷酸原系统供能和有氧氧化供能. 前者是决定运动员的起跑阶段和冲刺阶段能力的,后者是决定运动员在运动过程能否保持高速运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对速度耐力性项群的供能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及充分考虑主要的身体素质,才能采取相应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提高我国的速度耐力性项群的运动成绩,使我国的竞技运动有更大的突破。4.1.2身体素质的要求非常全面。对速度,速度耐力,耐力训练缺一不可,训练应交替进行,这样既保证了训练强度,又能促进运动的持续时间,达到运动能力的全面提高。

4.2 建议

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与其它项群的训练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上要求我们在训练中不要盲目套用训练方法,要具体要求区别对待,在训练中我们要加强对训练时间和强度的控制,有效的增强机体的抗乳酸能力,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凌平.马俊仁训练方法初探[J]. 天津体院学报,2002,(8).
[2]Yakovleo N.N著,杨奎生译. 运动生物化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冯炜权.血乳酸与运动训练——应用手册[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冯炜权.运动生物化学原理[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李诚志.教练员训练指南[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徐连进.互补训练法在青少年长跑中的应用[J]. 田径,2003,(8).
[7]张久利.当代中长跑训练特点及发展趋势[J]. 高校田径,2005,(1-2).
[8]张久利.对中长跑强度训练的理论探讨[J]. 中国体育科技,2004.
[9]邓树勋主编.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8重印).
[10]贾昌志,刘建立;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特点及其训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提踵对纵跳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论文:网球发球新旧技术的对比分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体育论文
最新体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