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体育论文

网球发球新旧技术的对比分析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世界竞技网球运动发展到今天,选手除要求掌握较全面的技术和多样的战术外,还对各项技术环节求细、求精、求变。在网球运动的各项技术中,发球的好坏对比赛胜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且发球是唯一一项由自己掌握且不受对手控制的击球技术,因而发球也是在网球运动员中个体差异性最大的一项技术,千姿百态的个体技术同时活跃于网坛,推动发球技术的不断革新,等待历史的检验,可见发球应是网球演变最快的技术之一。(2)在抛球阶段,新旧技术在手臂的运动,抛球手臂的运动轨迹及球的空中位置、抛球的高度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网球,发球,新旧技术

 

1 前言

世界竞技网球运动发展到今天,选手除要求掌握较全面的技术和多样的战术外,还对各项技术环节求细、求精、求变。从上世纪70- 80年代的底线正反手步伐关闭式站位(前后脚站)击球,到90年代发展为开放式步伐(左右脚站)击球;从正手的东方式、大陆式握拍到现在的半西方式、西方式、超西方式握拍击球等。各项技术的不断改进,都使运动员在击球时发力变得更为轻松、击球更为合理、旋转更为强烈。在网球运动的各项技术中,发球的好坏对比赛胜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且发球是唯一一项由自己掌握且不受对手控制的击球技术,因而发球也是在网球运动员中个体差异性最大的一项技术,千姿百态的个体技术同时活跃于网坛,推动发球技术的不断革新,等待历史的检验,可见发球应是网球演变最快的技术之一。事实也证实了当今网坛大师们的发球技术与他们的前辈有了较大的变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研究不同时期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特征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询了不同时期有关网球发球论文和材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

2.2.2 专家访谈法

对网球界的专家、现役的年轻网球教练员和退休的老一辈网球教练员进行了访问,就网球发球技术进行了专门探讨。

2.2.3 个案研究法

对不同时期的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进行分析,找出代表他们时期的技术特征。论文发表。

3 结果与分析

为了便于描述不同时期动作特征和技术要求,本文主要依据动作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划分阶段。这种划分方法与现有文献报道和训练界的粗略划分完全不同,目的是便于运动员和教练员理解发球过程中各个动作功能的相对独立性和动作之间的递进规律,在原理解释上强调了各动作阶段的技术要点和技术原理。按照以上思路,整个发球过程共分为6个阶段:1)准备站位阶段:从运动员有发球意识出现―球拍与球分离时刻;2)抛球阶段:球拍与球分离时刻―球与手分离时刻;3)过渡阶段:球离手时刻―膝关节屈曲最大(身体最低)时刻;4)向后挥拍阶段:膝关节屈曲最大时刻―球拍在身后最低位置时刻(`“挠背”姿势);5)向前挥拍击球阶段:球拍从身体最后最低位置(“挠背”―击球后瞬间);6)随动阶段:击球后瞬间―脚着地。此外,握拍法也发生了变化。

3.1 握拍法的变异

当今的球员常用的发球技术握拍法是大陆式握拍。然而在过去几年里,多数顶尖球员有过一种趋势,即采用东方式正手握拍和大陆式握拍之间的握拍法,因为这种握法似乎能产生更大的爆发力,如贝克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然而采用此种握拍在右区而且是用正常动作发球的话,球出手后十有八九会偏向外角一侧,因为手腕在自然情况下所形成的拍面就是如此的角度,若想使拍面偏向内角则必须向内转手腕,而经常做此动作不仅相当别扭而且易使手腕受到损伤,且不易发出旋转。有些选手采用东方式反手握拍,这种握拍有利于发出旋转,埃德博格采取的就是完全的反手握拍发球,然而又不利于发出平击球.当你采用这两种较极端的发球握拍方法时,您必须在其他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这两种极端的握拍方法.大陆式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握拍法,不仅能发出大力的平击球、强烈的侧旋球、还可以发出当今流行的集速度与旋转于一身的美式上旋球,可见大陆式应是今后网坛的主流握拍法。

3.2 准备站位阶段的变异

观察当今球员发球时,通常先做几下放松的热身,如拍拍球,在进入发球准备后,你会发现他们双脚通常是与肩并宽,右手发球者,他们的右脚是与底线平行的,左叫与底线成大约45度角,重心在后脚上,前脚处于放松状态.这种标准姿势目前被大多数球员采用.发球站位前的放松是极为重要的,有利于集中大脑注意力,寻找自己在过去训练中已经形成的最佳动作节奏和细微动作的配合时间。在地上轻弹球是一种放松办法,能避免紧张等其它因素影响造成的匆忙发球。用持球手支持部分球拍重量也是为了让挥拍臂腕、肘关节等肌肉放松。与以往相比,当今的球员更注意准备阶段的放松。

3.3 抛球阶段的变异

3.3.1手臂的运动

早期的选手特别强调手臂的同向运动:两手臂同时先向下运动至左前腿膝部后同时向上运动左手持球向身体前上方抬起,左持拍手掌心向下经右膝边向后上方运动持球手手臂保持伸直状态,走势与地面垂直,掌心向上,以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球平稳托起。然而当今的球员越来越多的在持拍手和抛球手在腰部高度同时向下运动,当抛球手到达左大腿(以右手持拍为例),两手分开,抛球手向上,并且手臂向前舒展,即向前向上运动,而挥拍手在下垂后仍然以放松的方式向后荡,到达头部的高度。这种新兴的技术环节需要运动员有更好的协调性,抛球手上的快,持拍手下的慢,形成了一个右手追赶左手的过程,更能发挥出身体的爆发力。

3.3.2抛球手臂的运动轨迹及球的空中位置

早期的选手抛球手臂直上直下运动,目前更多的选手抛球手臂的运动轨迹更圆,从而更有利于带动腰挎的转动。与以往相比,当今选手所抛球的空中位置更为固定,他们通过身体的调控来发出不同形式的球,且不易被对手察觉其意图。

3.3.3抛球的高度

球抛到空中的高度当然不能低于击球点的高度,但究竟多高才合适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因为此高度限定了挥拍击球所用的时间。有的选手在最高点发球,有的是在球还在上升时,格拉芙抛球的最高点比击球点至少高5英尺,有一个相对长的停顿状态,即网球的奖杯姿势,目前的选手趋向于在最高点击球,整个更加连贯、流畅,从而更好的使身体蓄积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并全部作用于球上。论文发表。

3.4 过渡阶段的变异

过渡阶段的变异主要在步法上:前后脚在此阶段不变的技术称为Fb 技术(foot―back);后脚向前脚跟进的技术称为 Fu技术(foot―up)。目前越来越多的网球选手在过渡阶段后脚向前脚跟进。刘卉在《网球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中分析出采用Fu技术的运动员击球高度平均为身高的1.43倍,而采用Fb技术的运动员平均为身离的1.38倍。可见采用Fu技术者可获得相对较高的击球离度,而增加击球高度可增加发球成功率。这种现象也被其它研究者所证明。由于Fu站位发球开始阶段前后脚分开,因此当挥拍击球阶段后脚开始向前脚靠拢时,Fu站位可带助运动员产生较大的髋转幅度。另外。国外学者对两种技术的动力学研究发现,发球过程中采用Fb技术可获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大的地面水平反作

用力,而采用Fu技术可获得较大的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因此从动力学角度看这两种技术各有优势。

3.5 向后引拍的变异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当今拥有出色发球的选手,几乎他们中间的所有人都能在发球中完成完整的后摆动作和充分的绕背动作,而且发球时球拍最初的后摆是缓慢而稳定的,真正瞬间的发力则是绕背动作完成之后,相比之下,其肩胯的转动幅度更大。

3.6 向前挥拍击球的变异

向前挥拍击球是整个发球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早期的选手做法是球拍在身后向上向前挥动,肩臀向前倾斜,用肘部带动球拍,然后肘部前臂伸直,锁住手腕,你的无拍手收在你的胃部,身体向前扑,击球后拍速减慢结束,然而,现在更多的选手有刻意向上向前跳起、手腕下压的动作。桑普拉斯击球时的右臂是充分伸展向上的,几乎和地面垂直,从侧面看,桑普拉斯的发球臂略前于肩膀,球拍与球的接触点稍在身体前方,这样,桑普拉斯就可以在完成发球动作的同时在第一时间来到网前截击。很多球员和教练认为桑普拉斯对手腕力量的运用和控制是其强有力发球的关键。

3.7 随挥阶段的变异

随挥是击球动作的延续,早期的网球选手在此阶段手臂直直的回到身体左侧,而当今的选手随挥是突然停止的,有个手臂的折叠动作。这更利于手腕自然的内扣动作。步法上越来越多的选手采用左脚先跳进场。严波涛、李早在《网球发球动作和基本技术模式》中认为左脚先进场地和右脚先进场地都可使用,两种技术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从生物力学角度考虑应该根据击球前、后躯干的运动状态决定。当躯干的侧弓释放不足时应该先迈右脚,右脚的预先摆动有助于躯干旋转:如果躯干侧弓释放充分旋转躯干肌肉有力,则躯干在击球后有较大的旋转动量,可能造成身体扭曲倾斜,可以先迈左脚进场地,协助维持落地时的平衡。这也表明了现今的选手腰背的转动幅度更大,且利用的更多。

4 结论

(1)在握拍法上大陆式优于东方式正反手,应是今后网坛的主流握拍法,在准备阶段当今的球员更注意放松。

(2)在抛球阶段,新旧技术在手臂的运动,抛球手臂的运动轨迹及球的空中位置、抛球的高度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3)过渡阶段发生了后脚向前脚迈进的变化,向后引拍时肩胯的转动幅度更大。

(4) 向前挥拍击球时新技术更加注重了手腕的内扣动作,且随挥时由原来的直臂而趋向于手臂的折叠。在步法上,更趋向于左脚先进场地。论文发表。

综上所述,网球发球技术在各细节上的变化,证实了当今网坛大师们的发球技术与前辈们有了较大的变化。动作趋向合理、趋向更大力量的控制和变化、趋向个人特性的发挥。


5 参考文献
[1] 米格尔.克雷斯波,戴维.米勒合著,国际网球联合会高级教练员手册[C],中国网球协会审定,69,2003.2
[2] 江明非,网球发球技术分析及其训练方法[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1),14―16
[3]刘卉,网球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2),173―176
[4]刘一民,张 锐,桑普拉斯发球技术分析[],四川体育科学,2001,95(3),30―32
[5]严波涛,李早,网球发球动作和基本技术模式[],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36―40
[6]徐跃杰,徐黎光,网球发球技术的要素分析与应用,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6),59―60
[7]陈万军,郭开强等,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特征分析,湖北体育科技,2006,25(5),555―557
[8]赵智燕,浅谈网球发球技术,贵州体育科技,2006,84(3),30―31
[9]陶志翔,祁兵等,对网球发球体系的探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95―1697
[10] 高守东,赵武,最新网球发球技术分析与训练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4),516―51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的供能特点及训练方法
下一篇论文:我国CUBA啦啦队表演特点研究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体育论文
最新体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