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体操教学训练中的练习指导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体操教学训练中,由于教学对象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基础、动作概念理解程度的不同,练习指导方法也是不同的。练习指导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论文关键词:体操; 教学训练; 练习;指导方法
体操运动是我国的一个优势项目。在各种大赛中,我国选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李宁、李小双、程菲、滕海滨等运动健将就是他们的代表。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这与体操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和教师在教学训练中的指导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就自己四年的学习体验、认真观察教师的练习指导方法以及经常与教师的交流分析的基础上,谈几点自己的粗浅见解。
一、 练习指导方法的涵义
练习指导方法就我所了解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练习方法,另一层是指导方法。两种方法都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练习方法主要是指教学中的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放、循环练习法、游戏练习法、比赛练习法、综合练习法以及集中注意力练习法、念动练习法和放松练习法等;指导方法主要是指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和分解法,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等[1]。近年来,在我国体育教学中,开始应用发现法和程序教学法,也有专家倡导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来指导教学。
二、 体操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练习指导方法在理论上与实际应用上存在着的差异。
根据教学理论,教学训练的练习指导方法基本上就是上述内容,但在实践中,实际教学与与理论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体现在教学对象的不同上。一个教学训练的过程,并非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简单活动,而是教师与一个班组的集体活动。在一个班组的成员中,身高体重、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基础、智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由这么多差异组成的成员要完成一个特定的技术动作,在做特定动作的过程中这一班组成员由于他们理解动作的不同、在练习时就会表现出用力时机的不同,用力大小的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动作幅度就会不相同;另外,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差异,也会出现做练习时的积极主动、胆怯不主动等不同表现;这些不同因素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所做练习的表现必然是千姿百态的,这些表现将始终存在于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各个时期。
综上所述,体操教学训练中的练习指导方法就不能用理论的指导方法来指导练习,否则,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训练中的练习指导方法应因人而异、灵活运用。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训练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在提高教学成果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对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并且影响了整个的教学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着天生的弱点,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原则[2],并能灵活运用。据我长时间的观察:学生在初次上课时都是怀着兴奋的心情,但初次接触到体操动作时,那种茫然的神态让我们接受不了,注意力不集中,对动作有新鲜感,胡乱做动作,甚至课都无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控制好上课的同时要采用正确的指导方法。
在训练中,学生经常出现种种现象,有些是因为心理素质差而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畏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中有部分动作难度较大,并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单杠项目中的骑撑、支撑腹回环等动作,大部分学生由于身体条件或对动作的理解不够,害怕跌倒、掉下或手,往往容易产生一种畏惧情绪,表现为不敢做动作,肌肉紧张,动作僵硬,甚至借故见习。
2.自卑心理。 男、女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有较大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性格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差别。别人一学就会的动作,有的学生反复练习就是学不会或姿势不优美、动作不协调,于是易对此动作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天生不是练体操的料”,不是自觉的动脑筋想动作、刻苦练习,而是自暴自弃,甘心作别人的观众,即使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练习,也是敷衍了事,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3.厌倦心理。 体操教学中的部分内容在低年级教材中出现过,如队列队形练习、基本的徒手体操及许多动作的辅助练习。部分学生不是从进一步增长体操知识、技能和提高运动技术出发,而是认为这些内容是老一套,因此上课是感带单调,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就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在进行体操练习时,思想不集中,练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体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怕苦心理。 体操动作的形成要靠反复练习才能建立正确的技术定型。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