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的评价:(1)分数是评价三好学生的条件但不是唯一、也不是首要的条件。(2)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管理系统,但某些方面做得很好的学生,应受到奖励,例如“文明示范生”、“学雷锋积极分子”、“好儿女”、“劳动积极分子”、“文艺积极分子”、“体育积极分子”等。
(3)“好儿女”的评选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家长相参照的综合评价法。
对教师的评价:(1)政教处制定“班主任完成任务奖”,从德育研究、家访转差、抓规范、防事故等共计十五项进行考评,根据量化考核出先进班主任。(2)教务处根据素质教育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要求,制定了对中考及格率、优秀率的不同等级的奖励标准。(3)学校制定了奖励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后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标准,激励老师在五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出成绩,做奉献。
3、改革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要的问题是领导和教师观念的转变。为了培养未来社会的创造者,我们应树立以下六种观念:A、以人为本的观念。B、尊重教育规律的观念。C、追求效益的观念。D、追求发展的观念。E、多样性的观念。F、终身教育的观念论文格式。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改革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
(1)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建立学生素质测评体系。初中部要以学生的素质发展报告单替代过去的成绩报告单。要全面反应学生自学、自理、自保、自强和自立等方面的能力,突出反映学生的潜能优势。学期末可进行学生技能、特长、基本素质的汇报表演,每学年可增设“特长生”的奖励。(2)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搞一锤定音,经过在学习,再补考允许订正原来的成绩,给予二次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对教师素质能力高低和工作态度优劣的评价,不以考试的均分和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淡化升学率,重视按时毕业率和优秀率。对教师的工作实行全面考核以及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应用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中做出成绩的老师应受到奖励和表彰,对学校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师授予“杰出贡献奖”。(4)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家长要改变以学生考试成绩评定学生优劣的观念,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四、素质教育的目标
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实行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隘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其次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再次,确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管理系统,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一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二是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要将评价看作是一个系统,从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制定多样的评价工具,到广泛的收集各种资料,形成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设,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评价促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记录,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