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银行资本监管制度不完备性及其影响研究评述_顺周期性-论文网

时间:2014-02-21  作者:童香英
这种方法对信贷的波动性冲击大。后者估计在各种可能的不利经济环境下借款者的还债能力。只有实际的经济低迷或衰退对特定借款者违约的风险恶化超过了预期,才会导致评级的下降,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稳定。在实践中,由于TTC法与市场条件和PIT法关联度小,银行难以根据TTC法的评级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不能作为以评级为基础的定价系统的参数,因而许多大银行采用PIT评级。在PIT法下,经济衰退时,银行贷款的评级普遍下调,相应的资本要求上升;经济繁荣时,银行贷款的评级上调,相应的资本要求下降。因此,新协议中风险权重内生化会带来资本监管的逆周期性,放大经济中各变量的波动幅度,从而增加了系统性风险。一些研究(Borio,FurfineandLowe2001;Haldane,HoggarthandSaporta,2000)认为资本要求与信用等级联系的作法可能放大宏观经济波动。而JokivuolleandKaudo(2001)指出虽然提高风险权重的风险敏感度,但是风险敏感度的资本监管可能事前提高银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经济对外部冲击的恢复能力。因此他们认为新协议对经济周期的净影响是不确定的。MicheleCavalloandGiovanniMajnoni(2001)指出,银行资本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基于风险而设计的银行资本监管制度;二是缺乏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明确要求。KashyapandStein(2004)认为银行监管制度存在放大银行放贷行为顺周期性的可能性。Estrella(2004)认为具有约束性的风险资本要求会产生顺周期性。Heid(2007)认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顺周期性确实存在。K.T.Jacques(2004)通过模型全面分析新资本协议的顺周期性如何影响经济波动的四种不同渠道:留存收益渠道、总负债渠道、信用等级迁移渠道和超额资本储备渠道。国内学者(黄宪等2005;温信祥2006)的研究也认为资本监管会对银行信贷产生紧缩效应,从而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三、关于会计标准的不完备性

资本充足率是资本监管的核心,在资本充足率公式的计算中,对于入账确认、减值准备计提、收入支出核算等方面所采取的会计标准会对分子分母项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关系到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进而影响资本监管。

(一)公允价值法及影响

公允价值法与成本会计法之不同在于前者会即时地反映资产和负债价格的变动情况,而后者采用市场与成本孰低的原则。在利润确认方面,前者会把由于资产或负债价格的变动而产生的账面盈亏表现在利润表里,即使利润并未真正实现,而后者只对真正实现了的利润给予确认。公允价值具有双重作用(IMF,2008):一是反映资产或负债现有的公平市场价格;二是作为一种信号向投资者传递信息,投资者会根据信号作出决策。当市场价格下跌时,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将会及时把市场的下跌反映在银行资产负责表上,迫使银行即时确认损失,银行的权益资本受到侵蚀,在严格的资本监管下,银行为满足监管要求就有可能被迫低价出售资产,缩小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增大资本充足率,而这种行为又反过来推动价格下跌和资产价值低估,加剧市场波动,放大系统性风险(AllenandGale,2005)。由此可见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会计制度的缺陷:它具有内生的共振效应,加剧市场波动。

AllenandCarletti(2008)构建了一个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不完美的金融系统,通过建立模型运用最优化的方法发现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可能会使危机在银行部门和保险部门之间传染,而在历史成本计价的会计制度下不存在传染性。Plantin等(2008)对于不同性质的资产作了区分,通过理论建模和最优化的方法分析后认为历史成本法会计制度会导致会计报表对现行的交易价格不敏感,进而导致金融机构一些无效的买卖行为;而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制度由于运用的是现行的交易价格,克服了不敏感性,却导致了内生的价格波动,放大了资产价格的波动。

(二)风险拨备及影响

银行的信用风险损失分为两种: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预期损失是信用风险损失期望值,预期损失发生的概率较高,银行可以通过提取风险拨备来吸收损失,并且在贷款定价时将预期损失成本纳入贷款定价因素。非预期损失是指因经济波动等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损失偏离预期损失的部分,这种损失比较大但发生的概率较低。在许多国家中,风险拨备分为一般拨备和专项拨备。专项拨备针对某项贷款预计损失,但是只有在很强的证据表明该损失计提是“合适的”,才可以计提专项准备。一般准备则可以对尚未发生但是银行有理由相信将要发生的损失计提一般准备。由于会计制度和税务规则会对拨备的税前扣除作出严格限制,比如不允许为不存在的损失计提风险拨备,一般准备不得税前扣除等(温信祥2009)。所以一定程度上内在地导致经济上升时期拨备的不足。

如果对预期损失估计不足会导致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计提不足,从而造成资本吸收非预期损失的能力不足,在经济衰退期来恶化最低资本要求的负面影响(孙天琦、张观华200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的研究与实证:基于资产价格波动视角-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_中国金融制度-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