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法律论文

从法制角度略谈和谐社会背景下弱势群体的保护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利益关系趋于多样化,弱势群体这一贫困阶层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少数人的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构件和谐社会的征途中,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缩小这个群体,把他们纳入到更加和谐、更加富裕中来。
关键词:和谐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利益关系趋于多样化,弱势群体这一贫困阶层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少数人的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这部分人在社会总人口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大问题。对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及其特点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历史状况、经济发展环境、自身生理状况、职业技能或者知识结构和行为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其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和物质生活条件贫困的自然人群。我们可以把弱势群体分为几大类型:①自然因素型弱势群体,如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农民及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贫苦农民、居民等;②社会因素型弱势群体, 城乡贫困人员如下岗职工和进城的农民工包括在体制转轨时期的失业与下岗人员、孤老伤残人员、低收入家庭再就业困难的劳动者, 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的劳动者,包括非公有制企业的雇工群体和涌入城市中的流动农民群体,主要是那些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员等;③生理因素型弱势群体, 如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及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等,这类人员基数比较大④社会转型中的准社会人,主要是指处于毕业和工作状态中的大学生及各类即将毕业的异地求学者和求职者。这些数量庞大的困难群体大都处于社会结构的底层,无论是经济承受力还是心理承受力都比较弱,所以社会风险也最容易从这一最脆弱的群体身上爆发。因而,加强对这些困难群体的社会政策的支持,促使这些困难群体由弱变强,成为关乎社会政治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相关立法对弱势群体的保障的发展

新中国的立法成就及其对弱势群体之保障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宪法为标志,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从无到有,颁行了一批民事、刑事、经济、行政等法律、法规,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成就。第二阶段:新中国的法制建设承前启后,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黄金期,已经构建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1)宪法从根本大法的高度,确立了对弱势群体的平等保护,规定了特殊维权的范例,尤其是数次修宪。宪法规定了平等、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权利不受侵犯的原则等,仅有这些重要原则尚不足以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之正当权益。为此,宪法从多个层次做出了有利于保障弱势群体的规定。其一、资助贫困老人。其二、保障、抚恤与优待军人及家属。其三、帮助和救助残疾人。其四、倡导平等保护男性与女性之权益,特别强调对妇女权益的保护与尊重。其五、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特别重视家庭建设和道德建设,强化对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的特别保护。以上规定相互衔接和联系,是我国基本法的立法依据。

(2)民商的单行立法,体现了宪法的宗旨,确定了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制保障的基本制度和规则。与保护弱势群体正当权益直接相关的民事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残疾人保障法》等;与保护弱势群体正当权益直接相关的商事法律主要有:《公司法》、《劳动法》、《保险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这些法律分别或共同对弱势群体所享有的平等权利和特殊的社会保障、法律的保护与救济,做出了较为可行的规定。在民事法律中,尤其值得倡导和肯定的是《残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如《残疾人保障法》施行于1991年5月15日,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残疾人的保障法和基本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于1992年1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基本法。

(3)在建国后的许多大政方针政策制定上,充分考虑到了部分群体的利益。比如在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服务、妇女儿童保护、房屋住宅政策、平等的劳资关系、婚姻家庭保护、义务教育等社会政策的供给,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和与基本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事务都成为社会政策所涉及的范围,从而营造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条件。政府充当了诸多公共物品的生产者和供应者,提供了许多群体(包括困难群体)都能享受到的基本的社会服务设施, 尤其是对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教科文卫工作进行的政策倾斜, 支持落后地区发展, 鼓励其从事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维护治安,预防疾病、减少环境污染等活动,支持了地方公共卫生项目的发展,改变了以前那种恶性循环的发展模式,进而有力的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免费论文参考网。

三、尽管我国的法律体系日趋成熟,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立法的渐进性与民商法之缺失:

(1)单行法与需求之间的缺失。以宪法为依据而颁行的三大基本法,已经难以完全适应客观形势的内在要求。就大学生劳动就业而言,现行法律许多内容缺乏有效的强制性规定,大学生就业艰难;大学的扩招再加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许多新情况,都已超出现行法律的内容和调整范围。免费论文参考网。因此,对于如何强化对大学生就业的保障,同样是修改与扩充现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重要理由和成因。以在校大学生保护为例,在几个条文中,侧重规定了学校和家长的多项义务,在本章和其他章节却未规定他们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同时,它们在内容与实施中的衔接,也存在某些缺失和问题。

(2)指导思想与调整手段的缺失。过分看重政策和国家主管部门颁行的行政规章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既不利于国家长远的法制建设,亦与中国加入WTO以后所承诺的法制义务格格不入。经过实践检验的深得人心并有利于弱势群体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其他社会公共政策,应当适时的提升和转变为国家法律。

(3)法律实施中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相对地重视立法而忽视执法,更轻视监管与落实。民商执法的“法律白条”现象随处可见。一是受物质利益驱动的影响;二是司法效率低下,诉讼成本偏高,司法腐败的事实确实存在,弱势群体无力、不敢、不善于进行诉讼消费。三是监控和监督难以到位,执法与执行难已成为普遍关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法律并没有完成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化:

(1)我国目前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或其他收费,而这些渠道征得的钱款还要用于政府运行支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等,这使得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往往供给不足、需求有余。要改变这种局面,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改变这种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各种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的运用,大量调动和筹集社会公众资金,并真正做到“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从而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化。免费论文参考网。

(2)法律并没有建立与社会保障体系相配套的有效保障措施,特别是针对低收入的弱势群体。虽然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便开始了对社会保障法的探索,但由于社会保障部门在整个政府职能部门中并非大权在握,仅靠原有的社会保障法, 很难使社会保障部门取得其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所需的资金或权力。这便使得弱势群体问题更为严重和突出。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政策建议

总体的思路和原则应当是:立足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宏观决策,将客观存在的或者增加了的弱势群体,纳入法的内容并予以救济与保障,特别要注意法律的可操作性与付诸实施。

首先,以城市贫困者的保障为例,构建切实可行的法律救助制度。特别是以更积极的态度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如“群租”等问题。进入21世纪,中国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之一。迎来无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市场经济是残酷的,而弱势群体的生存也必将更为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入世后的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强化对们的法律保护。要从法律角度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对策之一便是出台一部《弱势群体保护法》。这种专门针对特殊群体而制定的法规在保护他们特殊权益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我国的《妇女权益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在贯彻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应,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弱势群体保护法》的出台将对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应制定《贫困农民保障法》,也可以考虑制定农业保障法。应当承认和形成这样的共识:在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上,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及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甚至应强于农业、农村利益的保障。因为农民是农业与农村工作的主体,对于贫困农民的救助与扶持,不仅因为其数量之多,还由于其难以脱贫。

第二,深化经济体制和分配机制改革,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各级政府要以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规范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要防止一些特权者利用手中的权力“设租”和“寻租”的行为。此外,还必须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特别是政府可以通过社会的投资机构进行对他们的风险教育,拓宽融资渠道,设立政府保障的基金会,鼓励他们通过风险投资活动来增加收入,但是要注意“买者自负”的巨大风险,也只有收入增加了,人们的积极性才可以调动起来。

第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从制度上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为经济上较为贫困,社会政治权利得不到维护,容易导致他们心理上自卑、失落,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要着力于提高弱势群体的整体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及时疏导弱势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不满和怨气,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党的大政方针,逐渐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社会政策确保各个社会群体在生存和发展机会上具有平等的权利,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社会政策来创造一个能够增强困难群体参与能力的社会环境以社会保障政策的强大支持作用为困难群体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总之,弱势群体在社会发展中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构件和谐社会的征途中,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缩小这个群体,把他们纳入到更加和谐、更加富裕中来。


参考文献:
[1]朱容基: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2.3.17
[2]杨柴.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1999.
[3](英)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下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4] 张 国,林善浪.中国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李阳春.浅析弱势群体保障法.[J]株州工学院学报.2004年1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矿业权租赁制度_矿产资源法
下一篇论文:构建知识产权战略,搞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法律论文
最新法律论文
读者推荐的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