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的负效应_学生-论文网

时间:2013-11-23  作者:陈双凤
尤其是对管理宽松,内容丰富的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而言。近些年,媒体不断曝光,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执行过程常出现暗箱操作或偷梁换柱的行为,制定过程的随意性行为以及政策制定标准的功利性行为。2006年6月,《中国青年报》曝光湖南省上千名具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证书的高考加分考生竟是“水货”;[5]2009年5月,《中国青年报》再次曝光浙江省“三模三电”高考加分考生的权势家庭背景;[6]2010年6月,《中国青年报》又一次曝光湖南省高考状元都是“武林高手”——娄底一中前12名考生均因武术项目加了20分——再次揭露出体育特长生的高考加分政策是“交钱加训练基本上等于加分”的现象。[7]媒体接二连三地曝光特长生高考加分造假事件,表象只是引起公众对以权势谋取特长高考加分的“寻租分子”无不表示愤怒和不满,但问题远非就此结束。

媒体曝光的只是个别案例,但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随着公众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的逐渐加强和提高。随着各项特长生高考加分造假事件的曝光,公众开始担心和质疑各教育部门执行和制定高考加分政策的能力、态度及正当性问题;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各项高考加分政策的加分对象、加分标准及加分幅度合法性问题。尽管不同群体对高考加分政策的认同和理解往往带有自身利益立场和态度,难以形成统一观点;但在目前形成的三种主要观点(一者主张维持高考加分政策,一者主张规范高考加分政策,一者主张取消高考加分政策)中,主张取消高考加分政策的声音越来越大。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一项热点调查:“你认为高考加分是否应该取消”,在3276人的投票中,1885人认为应该取消,占投票总数的57.54%;剩下不到一半的人(42.46%)选择不应该取消。在“你认为哪些高考加分政策项目应该取消?(多选)”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占48.81%)的人选择应该取消“奥赛加分”,有66.06%的人要求取消“三好优秀生”,53.11%的人认为应该取消“运动员加分”,还有近四成(占39.38%)的人认为要取消“科技发明奖”。[8]

也许民意调查结果代表的只是投票人一时气愤的选择结果,远不足以让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采取取消高考加分政策的决定,但这足以反映出高考加分政策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正处于认同的紊乱阶段,并逐渐陷入被公众质疑、否定的危机阶段。

作为一项具有社会正义的高考加分政策,倘若因为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的非法执行和随意制定危及高考加分政策的合法性及正当性,进而取消或废除高考加分政策,这将意味着对政策所支持的大部分考生是不公平的,尤其作为最大受益者的少数民族考生而言。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少数民族考生因地理、历史、文化及经济发展等因素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且有利于鼓励更多少数民族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改变自身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弱势处境,团结和带动少数民族的发展。自1950年高考加分政策实施后,少数民族学生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比例从0.93%升至2003年的6.55%,人数从1950年的1285人升至2003年的70万人。[9]216现在,各省市自治区,每年获得高考加分政策人数最多的群体依然是少数民族考生。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正视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对高考加分政策合法性及正当性所带来的危机及影响。教育部及各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的规范和“瘦身”工作,加强政策执行的法律程序和政策制定的法律依据,坚持信息公开和程序透明,同时应该着手引入考生及其家长以及媒体单位等社会群体对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过程的听证制度、监督制度和参与制度。

三、宏观层面:对教育公平的负效应

(一)对阶层间教育公平的负效应

教育是当前公众公认的改变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公平有效的途径,而且能够快速和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者摆脱困境的有效工具。为此,美国“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曼宣称:“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的发明都伟大得多。”[10]66但教育和家庭出生对个人的成长或命运的改变具有双重效应:家庭出身较好的学生,能够获得优越的教育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助于自己在各种竞争中不断胜出,并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而家庭贫困出身的学生,不但无法获得优越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且极少数有接受高等教育和改变个人社会身份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形成更为低微的社会身份和更为恶劣的生存状况。杨东平学者对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调查结果较好地证明了教育与家庭身份的双重性。北京理工大学1998级学生的家庭背景中,干部占27.0%、工人占26.4%、农民占18.7%;北京理工大学部分学院、北京建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房山分校3所不同类型高校的抽样调查是: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子女所占比重为41.6%,工人、农民、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家庭的子女占34.3%,且中高级管理技术人员更多集中在优势高校,而农民、工人和下岗失业人员阶层子女更多集中在普通院校和大专院校。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精细化管理在中学教务管理中的运用-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教师子女高考加分政策的合理性分析-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