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国际贸易论文

中国对非投资的发展效应与推进路径研究_直接投资-论文网

时间:2014-08-28  作者:杨怡爽
不仅发展援助要做到“授人以渔”,而且在一些企业的直接投资项目通过产业关联和员工的培训,同样也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有效方式。客观地看,由于非洲当地的技术层次低、产业配套条件弱、人力资本不足,必然对中国企业在非洲推进本土化、增强后向关联和技术扩散产生制约,短期内强求本地化程度和后向关联程度增加,显然并不现实。但是,后向关联不足造成中国企业的投资项目缺乏对当地产品的需求,导致中资企业不可能带动了本地周边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后向关联是跨国直接投资中产生技术扩散的主要渠道之一,我国企业在“自己人”中间解决问题的倾向,更愿意自己生产或进口投入品,而不是在当地购买。这样必然会产生溢出效应有限的问题,这通常是我国企业在非洲遭受诟病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非的企业必须逐步采取行动,与当地厂商加强联系,为当地生产的合格产品提供技术标准等。首先从基础工作做起,逐步扩大本土化程度,带动当地就业、企业的产业和技术发展。最终,中国企业也能够分享产业配套半径缩小、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生产要素的好处。

3、改善我国企业与非洲国家的当地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我国企业一旦在海外投资,就与东道国其他社会成员共享同一个经济、社会环境,因此,有义务处理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的影响,以获得我国企业与直接投资项目在非洲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从贸易到投资,从援助到交流,中非经济合作的牵头人一直是政府。这种官方牵头的做法有许多优势,例如具有集中性和长期性,能确保其稳定等等。然而,塞拉利昂国家问责小组的最近评论说:“我们15年来一直致力于反腐法令,现在中国人来了,他们对此没有任何支持。他们很神秘,只与政府交往,不和民间团体或者其他任何人协商。”这种抱怨反映了一个事实,从商务合同的签订到援助计划的实施,我国有关部门与企业惯于直接与非洲各国政府打交道,通过官方来施行这些合同和计划,但与此同时却很少与商务界和民间团体接触。这造成了许多本可以避免的误解和摩擦发生,而且由于我国企业并不给予来自非政府组织的声音太多的关注,从而可能忽略了通过这些非政府组织表达出来的民间声音,错过一些与社会层面交流许多问题的机会。因此,我国政府的商务部门与企业可以通过中非商会组织,与非洲的民间企业和商界进行协调和沟通,获取的信息更加广泛。通过单纯的投资环境和招商信息向外扩展,使其成为民间沟通的一条渠道,进而改善我国企业与当地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4、坚持以人为本、扩大本土就业规模和善待非洲员工。在非洲的中资企业中当地员工在总体员工的构成中的比例的往往低于在当地投资的欧美企业或印度企业,这是我们必须关注并应解决的问题。大量雇佣临时工,相当于创造了新的劳动力需求,对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有正面效用,但临时工正当权益社会福利及保险难以得到应有保障。同时,一些民营企业由于在使用当地雇员时的低薪、工时和工作环境问题,造成了劳资关系的紧张。根据我国在非洲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我国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切实重视与当地的产业关联和就业问题。在海外投资开始阶段,可以考虑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公司,雇用当地劳动力。同时要增加对当地投入品的购买,提高其本地化含量的水平,从而使投资项目与当地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系数,形成就业创造的机会。其次,将人力资源管理从外部招聘转向以“就地培养”为主的战略,尽力为雇员提供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使当地雇员从企业就业中增加工作与谋生的技能,为当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在社会责任方面要加强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协调。目前在非洲开展业务的中国公司约有800家中多数为民营企业。在劳动力问题上,民营企业在培训当地员工方面投入不够,而且中国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建筑领域)依旧不时导致员工薪资下降和引发劳资纠纷。我国政府应当对此加以重视,出台政策对中资企业加予引导,制止在非洲的企业的恶性竞争对当地员工和市场环境的破坏,这也将有利于树立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形象。

5、强化我国企业在非洲直接投资中的环境责任。我国企业在非洲的很大一部分属于资源寻求型的直接投资,对环境的依存度较大。从可持续发展出发,企业应当在资源开发中把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但是还是有一些在非洲的投资企业忽视环境保护,甚至在资源开发中破坏了环境,与当地政府或社区由此产生冲突,这种现象足以引起了我国企业的高度关注。我国在非洲的企业的环境责任,就是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保护环境,以达到公司及东道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企业更要对保护非洲东道国的自然环境加以足够的重视。我国企业应采取主动措施,积极承担环境责任。根据国际环境法的一般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凡造成环境损害的污染者有责任支付赔偿并承担弥补损害的费用。根据这个原则,我国企业应主动将污染控制的成本纳入自己的生产成本中,即环境成本内在化,以避免将环境成本转嫁到第三者身上。同时要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和技术、财务资源;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采用最佳技术;还应该积极开发与传播环境友好技术。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与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如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污染物“末端”处理技术等,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十分重要。

非洲大陆是一方兴未艾的的巨大市场,拥有丰富的各种资源,其中还有许多战略性的资源。在非洲积极有效的展开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意义不言自明;对于中国企业成长也是重要的转折点。我国的企业必须适应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规则,立足于投资项目的发展效应,这是在非洲投资的长期之策。

本文作者:杨怡爽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

责任编辑:姚开建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东北亚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态势_东北亚一体化-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新型国际商务人才应具备的新知识与新能力-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国际贸易论文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
读者推荐的国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