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国际贸易论文

中国对非投资的发展效应与推进路径研究_直接投资-论文网

时间:2014-08-28  作者:杨怡爽
我国有色非洲矿业公司经营的谦比希铜矿所雇用的当地员工总数约2200多人,中方人员约180人,非洲本地雇员占91%,但是,在铜矿总投资额为115亿美铜冶炼厂的建设阶段,在此施工的中方人员却占到了36%。除此之外,大部分部门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都来自于我国。另外一个例子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非洲建立了覆盖50多个国家的通讯网络,在非洲开展业务有10年左右的历史,但目前在非洲的1100名员工中仅有65%是本地人。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国际社会上的关注和微词。

我国企业这样做实际上是出于项目成本与效率的考虑。除了非洲当地技能劳动力本身就比较缺乏之外,这种雇佣的构成和我国企业的后向关联不足源于同一个原因:由于我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时间较短,融入当地经济的程度不足,对当地的技术和质量缺乏信心。一般认为,跨国公司为了减少成本,在东道国会雇佣较多的白领和高等技能员工,但对于在非洲经营的我国企业来说,同样为了减少成本,似乎更倾向于在非洲当地雇佣低技能或无技能的工人,而需要技术的工作则留给我国员工来做。对于中方管理者来说,无论从文化传统、行为方式,以及管理或成本上来看,雇用我国工人比雇用当地人更得心应手。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对非洲本地劳动力的技术扩散和升级之外,也引发了另外的问题:在不需要太多技术的岗位上,我国企业倾向于雇佣大量临时工。

第二个问题是,是否对当地员工进行培训。在非洲大陆经营的我国企业,可以从非洲当地政府那里获得了一定的激励进行投资,但是缺乏向当地工人进行有效的技能转移所需的资源和激励(在这一方面,政府的发展政策起到很大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基础教育或训练,当地人往往很难掌握新的技能,因此即使有进行培训的意图也难以成功。这不得不使我国政府应用发展援助的方式,即用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技术合作方式进行当地人力资源培训。

此外,我国企业在非洲直接投资项目也存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例如由于我国企业对当地雇员的薪水压得过低而工时过长,往往成为劳资关系的紧张的根源。在环境方面,一些我国企业急功近利,无视当地的法律法规,非法走私滥开滥采非洲国家自然资源,最终导致资源枯竭,在当地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尽管我国在非洲投资的企业实现了很多目标,但以上情况充分表明,尚有许多值得我国在非投资企业关注和改进的领域。我国在非洲投资的企业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东道国的投资环境虽然主要由当地的各方面因素决定,但是外资企业与东道国社会经济的融合,当地政府与社会的认同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在同一东道国获得有差异的投资环境的主要变量。与东道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企业在海外投资降低风险获得长期收益的重要基础。

三、推进我国企业在非直接投资的路径

尽管我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增长很快,但是我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比例仅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很小一部分,而且在非洲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仍然是美国和英国,其次为法国和德国,我国在非洲的投资总额与这几个国家差距甚远。2006年,我国占流向非洲的总投资的1.4%。但如同中非贸易额一样,我国对非直接投资中最引人注目指标的并非资金总量,而是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仅2007年而言,我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为15.7亿美元,所占份额为5.9%,同比增长为201%。目前估计有700-800家我国公司在非洲从事着经营活动。显然,非洲引进我国企业进行投资的空间巨大,也是我国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的最重要区域,重视和改进我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方式与不足,有助于我国企业在非洲的直接投资的顺利推进。总的说来,就是要通过提升我国企业在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效应,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领域、规模和效益。

1、加强在非洲的发展援助与直接投资互动关系。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地区,非洲对我国企业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地区,但是非洲一直是我国进行官方发展援助的重点地区。在新时期,我国强调要根据比较优势在非洲进行发展援助,这与对外直接投资所要具备的三要素即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区位优势是吻合的。我国应通过对外援助鼓励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对发展援助的形式支持企业走出去可以吸引商业资金跟进。我国中国援非“八项政策措施”包括的很多内容本身就需要中国企业的参与,其中在非洲国家建立3~5个经济贸易合作区,这将对中国企业在非投资环境改善、利用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区位优势、降低投资风险方面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因此,加强在非洲的发展援助与直接投资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我国实现国际主义和国家利益目标,也将对中国企业拓展直接投资产生积极的作用。

2、增强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产业与技术溢出效应。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的同时,都期望从中获得溢出效应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目标,因此,非洲国家关于加强中国直接投资项目的本土化程度和技术扩散的要求都是可以理解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东北亚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态势_东北亚一体化-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新型国际商务人才应具备的新知识与新能力-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国际贸易论文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
读者推荐的国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