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自从1987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经历了由东到西的过程,这种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为东西部发展带来了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影响着FDI的区位选择。本文在对获取的1997-2005年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时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以2001年临界点,实证分析了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未来政策启示。论文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西部大开发,区位选择,面板数据模型
 一、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来,我国FDI得到了长期稳定的发展。而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发展政策明显的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东部优先发展阶段,二是至今仍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了一系列吸引FDI的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努力对FDI区位选择向西部转变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呢,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10年间这类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就以政策前后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为切入点,实证研究中国区域发展政策变化对FDI向西部转移的影响,并期望在得到答案的基础上能给未来的政策制定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中国利用FDI的整体现状 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累计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为632348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了7907.47亿美元。从1996年到2007年中国利用FDI概况如表1。FDI企业在全国工业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企业产值与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96年的15.14%上升到了30.91%,占到了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近三成。 表1中国利用FDI概况 
 
    
        
            |   | 项目数项目数 | 实际利用FDI (亿美元) | FDI企业工业总产值(亿元) | FDI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比重 |  
            | 1996 | 24556 | 417.26 | 15077.53 | 15.14 |  
            | 1997 | 21001 | 452.57 | 10427.00 | 18.57 |  
            | 1998 | 19799 | 454.63 | 14162.00 | 24.00 |  
            | 1999 | 16918 | 403.19 | 17696.00 | 27.75 |  
            | 2000 | 22347 | 407.15 | 23145.59 | 22.51 |  
            | 2001 | 26140 | 468.78 | 26515.66 | 28.05 |  
            | 2002 | 34171 | 527.43 | 33771.09 | 33.37 |  
            | 2003 | 41081 | 535.05 | 46019.55 | 35.87 |  
            | 2004 | 43664 | 606.30 | 58847.08 | 31.43 |  
            | 2005 | 44019 | 724.06 | 78399.40 | 31.41 |  
            | 2006 | 41485 | 694.68 | 99420.83 | 31.50 |  
            | 2007 | 37892 | 835.21 | 125036.94 | 30.91 |  数据来源:中国投资网 三、实证研究模型分析 (一)参数的设定 根据以往研究FDI区位影响因素的结论,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中涉及到的政策内容,建立表2对本章的实证研究部分参数选择及对因变量的理论预测影响(预期符号)进行说明: 表2解释变量含义及对因变量的理论预测影响 
 
    
        (二)区域发展政策前FDI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基于1997-2001面板数据
            | 解释变量 | 含义 | 预期符号 | 理论说明 |  
            | 
 | 第i地区t-1年的FDI流入量 | 正 | 反映i地区的FDI聚集效应,t-1年FDI流入越多,t年FDI流入量越大 |  
            | 
 | 第i地区t年的单位产值中个体企业产出 | 正 | 反映i地区的政策开放程度,开放程度越高 越大,利于FDI引入 |  
            | 
 | 第i地区t年单位产值中进出口额度 | 正 | 反映i地区市场开放程度,开放程度越高 越大,利于FDI引入 |  
            | 
 | 第i地区t年单位面积上交通线长度(公里/万平方米) | 正 | 反映i地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加容易吸引FDI流入 |  
            | 
 | 第i地区t年单位产值中三产的比重 | 正 | 反映i地区的服务业(金融、信息和交通等)发展程度, 越高信息成本越低,有利于FDI流入 |  
            | 
 | 第i地区t-1年单位产值中国有企业产出 | 负 | 反映i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并滞后一年发生作用。一般来说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有利于吸引FDI |  
            | 
 | 第i地区t-1年高校毕业生数(人) | 正 | 反映i地区人力资本存量,t-1年人力资本存量存量越高,越有利于FDI的流入 |  
            | 
 | 第i地区t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正 | 反映i地区市场容量,对FDI具有正吸引力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真正实施是从2000年开始,到2004年12月为五年时间。而本文选取2001年为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的发力点源于政策实施的延迟性。 对1997-2001的面板数据利用时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回归,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结合似然不相关(PeriodSUR)的方法进行回归估计,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估计结果及回归表达式如下: 
 其中 的定义为: 
 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后的模型 ,F统计量为576.9416,D-W值为2.1081,从这几个统计量来看模型拟合的很好,且消除了存在的自相关。 (三)区域发展政策后FDI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基于2001-2005面板数据 对2001-2005的面板数据利用时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及回归表达式如下: 
 其中 的定义为: 
 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后的模型 ,F统计量为372.3,D-W值为2.193,从这几个统计量来看模型拟合的很好,且消除了存在的自相关。 (四)本章结论 根据用时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1997-2001和2001-2005两段面板数据拟合的模型结果得到表3 表31997-2001与2001-2005时点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比较 
 
    
        
            |   | 1997-2001面板数据 | 2001-2005面板数据 |  
            | 
 | 98.19% | 97.23% |  
            | F-统计量 | 576.9416 | 372.3 |  
            | D-W统计量 | 2.1081 | 2.193 |  
            | 
 | 0.7957 * (19.0826) | 0.8739 * (22.177) |  
            | 
 | -0.0151 ** (2.486) | 0.3847 * (3.4524) |  
            | 
 | 0.1012 (0.566) | -0.08648 *** (-1.3164) |  
            | 
 | 0.1493 * (3.8543) | 0.1506 * (2.767) |  
            | 
 | -0.0143 (-0.0866) | 0.236 (0.8479) |  
            | 
 | -0.3432 * (-2.9192) | -0.1354 (-1.072) |  
            | 
 | 0.1367 * (2.9549) | 0.1601 * (3.1206) |  
            | 
 | 0.0908 (0.9736) | 0.4508 * (3.5178) |  注:括号内数值为t值;*、**、***分别表示是1%、5%、10%的水平上显著 如表2所示,根据1997-2001和2001-2005面板数据拟合出的时点固定效应模型的都有很好的解释能力, 分别为98.19%和97.23%,并且根据得到F统计量和D-W统计量也可以分别得到两个模型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且不存在自相关。虽然两个模型整体的拟合优度类似,但是对于单个解释变量来说却有不同。 两个拟合模型中解释变量 、  以及  在两个模型中的系数始终显著为正(1%的水平上显著)以及  的回归系数一直都不显著外,这说明:聚集效应、人力资本存量和基础设施发展完善程度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对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影响只表现很小的显著性变化,都是以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影响着FDI的区位选择。对于表现一个地区金融、交通和信息行业的发展水平,并作为信息成本的替代变量,即各地区第三产业占各自总产值的比重,没有得到理论上预测的对FDI区位选择因素的显著正向影响。 在第一个模型中, 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负,而在第二个模型中,解释变量  的系数是在1%的水平上显著的,显著性略有增强,但是符号却由负变正。这就意味着政策的开放程度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表现了明显的不同。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政策开放程度,即政府对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表现出了对FDI区位选择的显著负相关。 解释变量 的回归系数在由1%水平上显著为负变成了不显著,这表明替代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水平的变量,即各个地区国有工业企业产值与全部工业企业产值的比例,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不同显著性变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