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从诗和画的实与虚看诗画交融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从《诗经》开始。相对于画而言。所以虚实相生只解决了诗画交融的创作层面。将作者心中表达出来的诗画交融景面有效地传达给欣赏者。虚实相生,论文检测,从诗和画的实与虚看诗画交融。
关键词:诗,画,虚实相生,诗画交融
 

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1]一文中确认了一种很有趣的事实:“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对诗和画有不同的标准:评画时,赏识王士祯所谓“虚”以及相联系的风格,而评诗时却赏识“实”以及相联系的风格”因此,“画品居次的吴道子的画风相当于最高的诗风,而诗品居首的杜甫的诗风只相当于次高的画风。论文检测,虚实相生。。”于是,“用杜甫的诗风来作画,只能达到品位低于王维的吴道子,而用吴道子的画风来作诗,就能达到品位高于王维的杜甫。”在这里,钱钟书先生用诗品、诗风、画品、画风肯定了诗和画作为两种不同艺术形式而具有的不同艺术特质─诗歌崇实,绘画尚虚。

从《诗经》开始,诗歌便注重意象的实体性,相对于画而言,较少以虚化境,用有限衬无限,在现实主义的诗歌道路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氓》,《硕鼠》,即使具有朦胧性象征意蕴的《蒹葭》仍离不了以蒹葭的具体物象为媒介。之后的汉乐府古朴沉重,诗人们深感人生如梦,生命短促,因而或主张追求功名富贵,或宣扬及时行乐,在他们的诗中,时常发出绝望的哀鸣与怨愤,流露出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不安情绪,这种情绪在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中又被进一步放大,如阮籍、嵇康、左思、伏挺等人的诗。诗歌至唐朝大放异彩,然其现实主义仍占主导地位,陈子昂、王昌龄、杜甫、韩愈、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等无不把“文以载道”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的理想追求。宋诗主理、多玄机,元明清诗无甚成就,多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做着为封建政教服务的原地踏步。再看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道路,其阵容远远小于现实主义大军。他们或借景抒怀,或歌咏自然,多想象、夸张,情感浓烈,但不管其形式如何变幻,总体来说,也不过在诗歌的画面中让人看到的是一整套排列整齐的直线和匀称划一的对照,也不过在运用着韵脚的所有色调,对比的一切表达能力和同位语的各种策略。他们使用的工具的确巧妙,令人赞叹称奇,惊目惶然,但最终也脱不了“充实之谓美”的传统窠臼,意象繁复,重叠铺排,有的甚于现实主义之实。

与之相对应的绘画,却渐渐走上虚的轨道。中国画从绘画记事开始至东晋,人物画成熟,宋山水画占主导地位,且日益繁荣完备。论文检测,虚实相生。。宋之前多以实入画,宋及其后开始注重虚的成分,并有意通过留空白,剪裁部分景物入画等形式来充实虚的内涵。实际上,绘画尚虚的理论在南朝时就已初见端倪。谢赫在《六法论》[2]中综合画学理论,辑成绘画六法:曰气韵生动,曰骨法用笔,曰应物象形,曰随类赋彩,曰经营位置,曰传移模写。他将气韵生动放在首位,从而奠定了以后绘画向虚发展的理论基础。但宋元山水画多撷取整座大山,整个大水充斥画面,所以有人认为这是最写实的作品。这样认为固然有其一面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它同时也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的完全合一。画家的心灵特性早已全部化在笔墨里面,寄托于一二人物,浑然坐忘于山水之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论文检测,虚实相生。。气韵可以笼罩万物,而空灵又无迹可寻,所以在画中表现为空虚与流动。中国画最重视空白处,但空白处恰巧是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 中国绘画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3]。

由此观之,诗和画追求上的差异使得二者难以融合。“以有诗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画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4]实际上,倘若将充实与空灵看作一个相对性概念,诗和画在守宙观、情趣、哲思等众多方面仍具有共通之处,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相融的。而要想解决诗画难以相融之尴尬境地,实现诗画交融,则必须相应地降低诗的实度,向空灵转化,同时减少画的虚度,向充实靠拢。当然,这里的转化与靠拢,必须以不降低诗画艺术为前提。营造诗意的空灵,丰富画意的内涵,让二者在表现手法和意境上得到沟通和互补,故而虚实相生成为诗画交融的契点与解决方式,所以张岱也就此提出“故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银。画如小李将军,楼台殿阁,界画写摩,细入亳发。自不若元人之画,点依稀,云不没,反得奇趣。论文检测,虚实相生。。由此观之,有诗之画,未免板实,而胸中丘,反不若匠心训手之为不可及也。“[5]粗看之下,似乎张岱主张诗画分离,两不搭界,其实若细看,则是张岱主张诗的虚化。倘以诗意为“空灵”,为不能画之“咽”,“冷”等感觉,则“画中有诗”仍可称妙,只有可以入画之诗才是“眼中金银屑”。宗白华先生也说:“画中静境最不易达到。静不是死亡,反而倒是甚微妙的潜隐的无数的动,在艺术宋超脱广大的心襟里显示了动中有和谐有韵律,因此虽动却显极静。这个静里,不但潜陷着飞动,更是表示着意境的幽深。”[6]宗白华先生结合诗论画,却正道出了诗画交融中虚实相生的本质和精髓。

因为一首诗(一幅画)的诗意(画境)是欣赏者感受到的,所以虚实相生只解决了诗画交融的创作层面,其接受层面,将作者心中表达出来的诗画交融景面有效地传达给欣赏者,还必须借助欣赏者与作者的心灵共鸣或欣赏者与物象的情感感应。论文检测,虚实相生。。没有这种心灵共鸣或情感感应,诗画交融也只能停留在创作层面,因而创作者必须创造出虚实相生而又情景交融的具体物象,方能使诗人或画家在寄情于景、借景抒情中,将其幻象作用于观者的回忆或幻象,使观者自诗(画)生情,寄情于诗(画)之景,并因此情此景而诱发和开拓出更宽更厚的审美想象空间。如此创作者与观者的心灵在交流中达成一致,形成共鸣,观者与物象在接受中产生感应,进而完成诗画交融的全过程。论文检测,虚实相生。。

中国诗与中国画在判断标准与价值取向上的不同,造成了诗画交融的困难,但在深层次上,二者又具有许多共通之处,使得诗画交融成为可能,其契合点与解决方式就是诗画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拓展审美想象空间,以形传神,以静衬动,以有限达无限。


参考文献:
[1]钱钟书.钱钟书散文[Z].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2]谢赫.古画品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3]宗白华.从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A].刘英士.图书评论第2期[Z].南京:南京评论社.
[4]屈兴国.古典诗论集要[M].济南:齐鲁书社,P186.
[5]屈兴国.古典诗论集要[M].济南:齐鲁书社,P186.
[6]宗白华.凤凰山读画记[A].林同华.宗白华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盛宴走掉
下一篇论文:从诗人到诗歌英雄—论海子神话的建构过程及其外部成因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