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岑参与高适边塞诗内容与形式的艺术比照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而以歌咏、烛照大西北历史生活、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总数达2000余首的唐代边塞诗,“是一座大蕴量,高品位的富矿……其厚重深广的内容,充沛激越的感情,雄奇壮观的意境,光鲜生动的形象,别具一番风韵情致,扣响了古今多少读者的心灵之弦。以岑参、高适为主,并有王昌龄、王之涣、李欣、王翰等人共同形成的边塞诗派,是这一浪漫主义诗风的重要流派》“大漠穷秋赛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的雄浑深厚、悲壮淋漓(高适)。在盛唐诸多边塞诗人中,岑参与高适是对边塞生活体验最深、成就也最高的两位杰出诗人,他们在这方面足可比肩,堪称“双壁”。再从艺术形式上来比照考察。
关键词:岑参,高适,诗,比照
 

穿越历史隧道,我们走进西部中国,走进盛唐边塞。面对她的辽远、神奇、瑰丽和浑茫,我们怎能不泪流满面,血脉激荡。西部,古老苍凉浩渺的西部,永远将成为我们心中一方神奇的圣土。而以歌咏、烛照大西北历史生活、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总数达2000余首的唐代边塞诗,“是一座大蕴量,高品位的富矿……其厚重深广的内容,充沛激越的感情,雄奇壮观的意境,光鲜生动的形象,别具一番风韵情致,扣响了古今多少读者的心灵之弦。”(张浩逊《唐诗分类研究》)其中,蔚为五音繁绘,异彩纷呈的盛唐边塞诗,是这一时期边塞诗发展达到繁荣顶峰的重要标帜,充满蓬勃向上精神的浪漫主义诗风是当时诗坛的主流。以岑参、高适为主,并有王昌龄、王之涣、李欣、王翰等人共同形成的边塞诗派,是这一浪漫主义诗风的重要流派》“大漠穷秋赛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的雄浑深厚、悲壮淋漓(高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雄阔苍劲、壮逸悲凉(王之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瑰丽神奇、浪漫豪放(岑参),无不给后人以巨大的心灵震撼。

在盛唐诸多边塞诗人中,岑参与高适是对边塞生活体验最深、成就也最高的两位杰出诗人,他们在这方面足可比肩,堪称“双壁”。科技论文。但他俩的边塞诗,无论是从内容上讲,还是从形式上讲,都有着较为鲜明的差异和侧重,可谓各有千秋。

岑参(715-770),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不幸早亡,岑氏家道衰落。岑参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天宝八载,岑参充安西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

岑参今存边塞诗约70首左右。《唐才子传》说他“累佐戍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可见他的不凡经历,这为他写出风格独具的边塞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修(今河北沧县)人。二十岁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也未找到出路。此后,他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曾和李白、杜甫在齐赵一到饮酒游猎,怀古赋诗。科技论文。直到天宝八载,年近五十的高适才由宋州刺史张九皋推荐,举有道科,任封丘尉,他又不甘心作这个“拜迎长官”、“鞭打黎庶”的小官,因弃官客河西,受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推荐,掌幕府书记。从此,他对边塞生活有了深刻的亲身体验,写出了独具风格的边塞名作。

同为盛唐边塞诗的著名作者,岑参与高适的共同点是:二人边塞诗都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但他们的不同是更为明显的,下面将作以简单比照:

首先,从内容上来讲,岑参的诗始终贯穿着他“好奇”的思想性格,以表现边塞的雄奇瑰丽与奇情异彩为圭臬,在他的如椽大笔之下,有轮台九月随风乱走的一川斗石;有赤焰烧云、炎氛蒸空的边地热浪;有胡天八月一夜盛开的“梨花”;有热海水如煮,中有鲤鱼肥的边地奇景;有“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的出征声威;有“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的边地各族人民友好相处图;也有异域的风习、特产、军中戍者的思乡之情等等,无不表现出边地生活的丰富多彩。

而高适的诗重在表现他对边事的忧虑和对士卒的同情。这是岑诗所缺乏的内容。“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塞上》);在《蓟门五首》中,他描写了士卒的游猎生活,也歌颂了士卒们在战斗中的英勇精神:“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他也对士卒的久戍不归表示同情:“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当他把士卒的生活和降虏的生活作比较后,更感到非常愤慨:“士卒厌糟糠,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长欲涕沾臆!”而他作于开元二十六年的被后人誉为盛唐边塞试“压卷之作”的代表诗《燕歌行》,以其深刻的艺术概括力,表现了他对边塞征战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切关注:将军的大意轻敌,士兵的浴血奋战,胡骑的强悍迅猛,思妇的孤苦凄凉,都写得历历如绘。尤其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揭露将军和士兵苦乐悬殊的军营生活;“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道出了士兵思得良将,稳定边塞,不再有战事发生的心愿。科技论文。

由此可见,高诗内容主要以战争残酷、士卒痛苦、将帅骄奢为主,充分体现了他的“忧患”意识。这比起岑诗的雄奇瑰异来,沉郁得多,也忧悯得多。

再从艺术形式上来比照考察。岑参诗不但追求内容的“新奇”,而且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充分体现出一中出人意表的“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不仅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而且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岑诗形式可谓丰富多样。尤擅长七言歌行,如他那首杰出的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即是最好的佐例,它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实在是一种创新体式的典型杰作。而从岑参另一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我们还看出他也很注意向民歌学习,其创新精神可见一斑。

高适边塞诗在形式上则以现实主义为主调,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唐人殷幡《河岳英灵集》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賞其文”。杜甫说他的诗“方驾曹刘不啻过”,并且赞美他的诗才如“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这实在很切合他的诗风。

通过以上分析比照,我们可以看出,岑参和高适的边塞诗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较大差别,若援引明代陈绎曾分别以“尚巧主景”和“尚质主理”(见胡震亨《唐音癸签》)之说来作为对岑参、高适诗风的评价,当是很恰切具体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不要影响我吃西瓜
下一篇论文:倡导青少年学习启功书法的当代意义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