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由此可见,我省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多停留在“听说”的层次上,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在环保新概念问题、环境热点问题及环境法律知识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因此,高师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生环境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环境知识水平。
为了分析不同专业应届毕业生的环境知识水平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赋值算出不同专业的环境知识平均分,进行平均数差异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专业学生环境知识水平差异显著性检验
 

组别 例数(个) 平均数 标准差
地理环境类专业 其他专业 88 262 4.6519 4.2328 0.8367 0.9512

经过检验,t=3.7449,p﹤0.05,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地理环境类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的环境知识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地理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环境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究其原因, 主要是这些专业的学生曾经在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接受过环境类课程学习的缘故。
2、环境情感与环境伦理观问题
环境情感是个体对待环境和环境问题的态度及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和责任感,而环境伦理观是指个人对待自然的根本态度和观念。本次从学生关心的环境问题、学生的适度消费观进行了问卷调查。论文参考网。
调查了解学生最关注的环境问题,可以从一个侧面探讨学生的环境情感层次。问卷中设计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水土流失、荒漠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水资源短缺八个环境问题,调查了解学生对其关注程度。调查结果见图2。

图2 学生关注的环境问题百分比
调查得知,学生对以上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关注程度大于60%的有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关注度分别为64.6%和68.9%);关注程度介于60%--50%之间的有噪声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关注度分别为57.4%和50.8%);关注程度介于50%--40%的有荒漠化(关注度为48.3%);关注程度低于40%的有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和臭氧层破坏(关注度分别为36%、30%和27.1%)。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更多的是出于对自身安康等利益的直接考虑,环境情感处于浅层次,远没有上升到环境伦理观的高度。因此,高校环境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环境伦理观的教育上。通过环境伦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念,使他们能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思考环境与发展问题,既关注当前又思虑未来。
具有较好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念的人应该是大力提倡适度消费,推崇简朴节约生活方式的人。问卷中学生对适度消费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6.2%的赞成适度消费,53.8%的学生不赞成适度消费。可见,很大一部分学生对适度消费的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环境伦理道德观念比较淡薄。因此,环境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号召学生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回收等浅层次的措施方面,应该引导学生从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思考,改变那种过度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建立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这就要求大学的环境教育必须走向更高的哲学层次,加强对大学生环境伦理观的教育。
3、环境行为分析
环境行为是人们在环境和环境问题上的外在表现。本项调查从环保习惯和环保参与两大方面对学生的环境行为进行了调查。
问卷中设计了是否随手关灯,是否使用节能产品,是否将废电池投入专门回收桶,是否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购物时是否特意不使用塑料袋等问题,调查了解学生的环保习惯。给环保习惯倾向的不同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分值,计算学生的环保习惯平均分,计算结果见图3。
图3 环保习惯平均分
可见,以上五种环保习惯倾向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习惯倾向最强的是“随手关灯”,其平均得分是4.36,近乎完美;其次是“使用节能产品”,其平均得分是3.837,已远远超出“有时为之”的水平;接下来是“将废电池投入专门回收桶”、“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其平均值分别为3.023和2.594,最少的是“购物时特意不使用塑料袋”,只有1.786,竟不到“偶尔为之”的水平。论文参考网。这说明,学生的环保习惯主要表现在节约资源这类浅表行为上,如“随手关灯”和经常“使用节能产品”;而“将废电池投入专门回收桶”、“购物时特意不使用塑料袋”等典型的环保习惯远未养成。
另一方面,问卷中设计了“是否关注国内外环境保护事件”、“是否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是否阻止别人的环境破坏行为”、“是否做环保志愿者”四个问题来调查了解学生的环保参与状况。给环保参与倾向的不同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分值,计算学生的环保参与平均分,计算结果见图4。
图4 环保参与平均分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以上环保参与项目上表现出来的强度水平可以分成四个等级:参与水平最高的是“关注国内外环境保护事件”,其平均得分是2.81,趋向“有时为之”的水平;其次是“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其平均得分是2.52,偏向“有时为之”的水平;排行第三的是“阻止别人的环境破坏行为”,其平均得分是2.19,超过“偶尔为之”的水平;排行第四的是“做环保志愿者”,其平均得分是1.37,远不到“偶尔为之”的水平。调查说明,我省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的环保参与行为更多的体现在关注环境的层面上,更加积极的环保参与行动远远不够。
为了进一步检验不同专业学生在环境行为上有无显著性差异,以“是否把废电池投入专门垃圾桶”为例,做卡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专业学生在废电池处理行为上的差异
 


 
从不(个) 偶尔(个) 有时(个) 经常(个) 一定(个)
地理环境类专业 2 18 40 22 6
其他专业 18 61 110 53 20

经过检验,卡方值=3.6138,P=0.4608﹥0.05,故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地理环境类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在废电池处理的环保习惯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以上不同专业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地理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环境知识水平好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在环保行动上并没有表现出更积极的优势。这说明较好的环境认知并没有转化为较积极的环境行为,“知”与“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节。如何加强环境教育,使学生言行一致,学会对环境负责是环境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养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方式,从这一点看来,我们的环境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教大众化初始阶段的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对策
下一篇论文:高校理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探究与对策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