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高校理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探究与对策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加大,而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各有不同,理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关键词:就业,理科,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论文参考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加大,而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各有不同,理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一、高校理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倾向调查分析,理科专业毕业生有以下就业特点:[1]

1.从就业去向来看,理科专业毕业生以攻读研究生为主,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研究;其次,选择与本专业相关性较差或根本无关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就业岗位;再次,少数理科专业毕业生到国有企业或中小学工作。

2.从就业地域来看,理科专业毕业生集中在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就业为主,到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边远县市等地方工作的毕业生较少。尤其是竞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积极性不高。

3.从期望职业来看,理科专业毕业生希望从事的职业主要以科研岗位为主,其次是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再次到企业从事科研、管理等工作。从职业与专业匹配情况来看,理科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工作岗位与其所学专业匹配度不高。

二、高校理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探究

1.就业严峻形势的社会背景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3年的212万增加到了2009年的历史新高611万,增长了近三倍。逐年增加的应届毕业生与历届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叠加,从总量上看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给社会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与此相对,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由于产品市场份额下降,对人才的需求放缓,致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2]

2.专业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校在理科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上,过于着重理论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应聘者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要求高,使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归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缺乏对社会人才需求的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老化”现象,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导致理科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工作。论文参考网。另外,高校教师作为决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主体,多数是应届毕业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一直都在学校环境中成长,缺乏对社会或企业一线接触和认识,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较为理论化,使学生感到非常抽象。[3]

3.就业指导内容单一化、程序化

目前高校通常涵盖理、工、经、管等多个学科,但就业指导课程却使用统一教材和单一授课模式,无法兼顾不同学科的就业特点。在就业指导内容上,主要仅仅围绕就业形势、就业准备、择业技巧、求职礼仪等方面,内容陈旧,流于程序,对当年就业市场分析和需求专业岗位调研预测内容少,使就业指导有效性降低。[4]

4.理科专业毕业生自身因素

理科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是影响其实现就业的原因之一。高校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就业单位层次存在着差异。一般土木工程类、管理学类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往往能找到一些地域好、收入高的大中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而理科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只能选择一些中小企业或人才缺乏的边远山区工作。[3]这使理科专业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心理不平衡,造成需要人才的单位招不到人而毕业生又不愿降低就业期望值去就业的矛盾。

理科专业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够完备也是影响其实现就业的又一原因。据一项对理工科院校的调查表明,理科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学科背景单一的问题,有69.33%的人没有系统读过一部文学名著,仅有39.67%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知识。[5]另外还存在理论视野广度不够、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所培养的理科学生有一种天然的素质欠缺。论文参考网。

三、高校理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解决对策

1.高校理科专业应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学理念

目前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的功能也由培养技术精英向谋生与就业准备转变,强化职业意识逐步被社会接受。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建立与就业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方式和考核标准,对理科专业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加大应用型课程比例;充分利用高校拥有不同学科的优势,开展通识教育和构建多学科的选修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理科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的训练。[6]

2、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为契机,加强就业指导

根据学科特点,对理科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使学生能清晰了解自身性格特征、职业爱好,通过客观分析,科学地规划人生发展路径,让大学生在研究型与应用型两种发展道路中做出自己的选择,拟定初步的职业方向,围绕职业选择提高自身素质,打好专业基础,培养求职技能,全面提升素质和能力,为求职择业作好充分准备,从容面对就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优势,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职业。[7]

3.建立和完善高校就业服务机制

由于高校所涵学科面广,毕业生人数众多,而理科专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小,在高校进行就业推荐时常常被忽略。所以高校应按照不同的学科专业,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提供相应的行业、企业和岗位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高校还应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在向用人单位提供所需毕业生专业信息时加大相关理科专业宣传力度,激发用人单位用人欲望,为就业弱势的理科专业毕业生走向市场树立良好形象和创造就业机会。[7]

4.积极引导和教育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实施了“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 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多项基层就业举措,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都能发挥理科毕业生的专业优势。所以,要使理科专业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其中一个关键措施是要鼓励大学生从社会最需要的岗位干起,从基层干起,走向人才匮乏的边远地区;同时还可以在理科专业毕业生中开展KAB、SYB等创业教育培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多进行社会实践,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市场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优势,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模式,开辟就业新途径。[3]


参考文献:
[1]眭国荣.理工高校大学生职业倾向分析及择业对策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2]杨文君,李德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及策略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张海燕.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8.
[4]张玉奇.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思考[J].中国市场,2009,9.
[5] 卜树春.理工科大学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解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
[6]郭鹏.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7]张松.地方高师院校理科应用型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5,1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论文:浅议本科生导师制导师的作用及推行导师制的意义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