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运用咨询法、调查法对武汉市中学女教师的职业压力进行研究,从价值观、工作负荷、升学压力、体制改革、人际关系、生理疾病、素质提升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中学女教师基本现状,并对缓解武汉市中学女教师职业压力提出了对策建议。论文关键词:武汉市,中学,女教师,职业压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选体为武汉市中学女教师10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咨询法 采取个人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关于武汉市中学女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及对策建议。 1.2.2调查法 设计《武汉市中学女教师职业压力问卷调查表》,设定25个大项,106个二级指标。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有效率为53.2%。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有效问卷样本构成情况表 年  龄(岁) 学  历 职  称 学科 带头人 21-30 31-40 41-50 50以上 中师 专科 学士 硕士 博士 高级 中级 初级 32.77% 45.95% 14.50% 6.40% 1.51% 10.73% 81.54% 4.33% 0.38% 27.31% 43.69% 20.90% 10.55% 2.  结果与分析 2.1传统价值观发生动摇 教师职业具备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由于劳动任务、对象、手段的复杂性,其劳动力的价值要远高于简单劳动力价值。调查数据显示女教师年收入2万以内比例人数高达56.87%,年收入3-4万的比例人数仅为6.21%(见表2)。可见中学教师经济待遇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处于很低的位置,其劳动价值与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教师应该以“园丁”或“蜡烛”似的无私奉献精神为职业理想。然而,随着商品意识对教育的影响和渗透,教师固有的价值观开始动摇、解体,报酬与付出的失衡也给她们带来一定的生活和精神压力。 表2  女教师年收入情况表 2万以内 2万-3万 3万-4万 4万以上 56.87% 36.35% 6.21% 0.19% 2.2超常的工作负荷 工作负荷是教师感受到的最大的职业压力。调查数据显示,中学女教师工作时间长(见表3),工作负荷大。很多女教师反映,每天两头不见天,成天说话都是对着学生,多次听到她们引用这句话:肥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感到对不住自己的孩子。 表3  女教师每天在学校的工作时间(小时) 6-7 8-10 11-12 大于12 10.92% 54.05% 24.11% 10.55% 外界大环境的影响,如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多重的社会角色和不恰当的社会监督都加大了女教师的工作负荷。 2.3升学竞争压力大 教育部2005年推行素质教育计划以来,唯分数独尊的升学竞争并没有减轻。为了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而择校的现象十分普遍,考试、升学压力在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同样存在。学校往往按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考评老师,老师担心学生考试成绩不好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压力。 2.4体制改革箭在弦上 随着一些新的教育体制改革政策和措施不断出台,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职称评定制、教师聘任制、教师资格制、末位淘汰制等改革措施,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用是毋须质疑的,但就一般情况而言,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剧了女教师的压力程度。有的学校实行教师排队末位淘汰制使有的女教师无所适从,29.2%的女教师有随时被解聘的精神压力。 2.5人际关系压力 女教师的人际关系压力也比较大,包括处理领导关系、同事关系,担心领导的挑刺和轻视,有13.9%的女教师感到和领导关系极度紧张。48.6%的女教师和同事能互相合作、和谐共处,但有少数女教师和同事相处比较困难。 28.1%的女教师感到学校监督、考核体系不合理而产生极度的精神压力,工作时心情不好占到54.6%,觉得工作的烦恼多于快乐的比例为57%,15.6%的人会无故发火, 94%的人很盼望假期的到来。 心理压力的大小与工作环境直接相关,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易导致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因此学校的管理方式显得非常重要。 2.6生理和疾病压力 女教师身体状况堪忧,78.3%的人患有咽炎,38.8%的人患有过敏性鼻炎。70.8%的女教师经常感觉身心疲惫。教育资源好的学校,班级人数达到60-70人,甚至更多。36.5%的教师认为班级人数太多极度影响精神紧张程度,带这样的班更容易使人身心疲惫。 女教师还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如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等,承受着更多的困难。 女教师们反映,由于经常都是超负荷工作,月经期内上课更是疲惫不堪;有痛经毛病的年轻女教师,更是痛苦万分。 由于怀孕、哺乳是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一届学生带到毕业,往往需要3年,没有时间,或者说是担心竞争遭淘汰、担心下岗,有的年青教师年过30,结婚几年,也不敢怀孕,因为没有办法解决这个矛盾。 2.7提升自身素质的压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职业中固有的一种压力。教师职业有它的特殊性,如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工作任务的复杂性、日常行为的示范性,既要传输知识,又要面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所以,教师们只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应该看到,对教师而言,来自专业提高的压力很大。 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提高了教师职业的要求。例如新课改,就带来了新旧观念的冲突,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式。还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了,这就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权威”,学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3. 对策及建议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各级主管部门能从真正关心女教师身心健康的角度给他们减压,让它们少一些工作之外的无形的压力和忧虑,兑现教师应增加的工资和相关补贴。媒体应多从正面报道和宣传女教师,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挖掘她们的内心和人格魅力,重塑教师职业自豪感。 3.1调整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教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 3.2通过运动、娱乐等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女教师要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不断进取,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多的失落情绪学会品味生活、学会放松自己。 3.3中学教师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对自身的不断改变和超越。 3.4女教师应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知识,学校也应关系、帮助女教师解决心理问题,如遇心理困惑或心理疾病,要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3.5录用教师时,把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把心理健康作为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以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全社会都应该关心中学女教师,理解她们的苦衷,尊重她们的劳动成果,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努力创建减轻中学女教师职业压力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赵立芹,等.教师压力成因分析[J]. 外国教育研究
 2004.(2)
 [2]李逢超,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研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