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德育不衔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问题。关于大、中学校德育衔接问题的研究最终目的要落脚到怎样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及德育衔接工作的科学化、有效性上来,也就是要落实到怎样运用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提高思想教育及其德育衔接方法和实践的效果,因此如何使德育衔接工作及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更加科学有效也就成为本文研究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准确了解和分析德育衔接工作的现状,对涉及到关于大、中学校德育不衔接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和基本原因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和正确揭示目前大、中学校德育工作中不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和解决途径,以德育衔接根本方法、基本方法为指导,提出和制定制定出一套关于对解决大、中学校德育教育不衔接问题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及其对策措施。目前一般关于大、中、小学德育不衔接问题之解决方法的研究,都是包含在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的研究中,基本上是属于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解决方法的实证性研究。相比之下,我们对德育衔接方法的理论性研究是比较逊色的,还没有把关于德育衔接问题解决方法的实证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相互结合起来。关于德育衔接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论性研究,实质上是关于德育衔接方法论基本问题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本质层面原因,非本质层面原因,德育活动,特殊本质和规律,德育衔接基本原则及具体方法,德育衔接方法科学化及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大、中学校德育衔接问题,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有机统一原则
一、大、中学校德育不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相关基础理论探析
解决目前我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中存在问题,实现学校德育教育合理的衔接,要在全面、准确了解德育教育不衔接现状基础上,揭示出青少年德育教育不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为下一步提出解决德育不衔接问题的原则与对策建议奠定扎实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和正确揭示目前大、中学校德育工作中不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也是制定解决德育不衔接问题具体方法的科学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德育不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按照这些原因的作用和性质进行区分,大致可分为本质层面原因(主要包括具体原因、基本原因、根本性原因)和非本质层面原因(主要包括直接性表层原因)两大类。目前我国教育界及理论界对德育不衔接原因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对非本质层面原因的探讨上,也有许多关于本质层面上原因(具体原因、基本原因)的探讨。我们目前不乏关于德育不衔接问题产生的本质层面上的具体原因、基本原因的理性探讨,缺乏的却是于德育不衔接问题产生的本质层面上的根本性原因的理性探讨,即主要是关于大、中学校德育衔接问题本质内涵和基本规律的理论探讨。应当特别指出,当前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所存在各种问题的形成具体原因和基本原因及其特殊本质,从根本上讲都是德育衔接一般本质和基本规律的体现和表现形式。从这种关系及意义的角度上讲可,我们认为未能科学地把握和遵循德育衔接的基本规律(尤其是指狭义上的德育衔接规律),未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德育活动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矛盾,尤其是两者之间及其在具体实践中发生的冲突和对立,是导致近几年大、中学校德育工作中不衔接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另外,未能正确体现和严格遵循德育衔接的一般本质和基本规律是导致产生所有德育不衔接问题的根本性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原因。
加强关于德育不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即大、中学校德育衔接问题本质及规律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一,关于大、中学校德育衔接问题本质及规律的理论探讨对于正确地制定德育衔接的根本方法,合理的构建起一个关于解决大、中学校德育衔接问题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具有价值和意义。如何使德育衔接方法更加科学、有效是贯穿于德育衔接方法论基本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中心线索和根本任务,这种关于德育衔接方法科学化、有效性问题的理论探讨,从其学科基础上看上看,它是属于德育衔接方法论问题研究的范畴。加强德育衔接方法科学化及有效性问题研究或者说是德育衔接方法论的研究,我们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中学校的德育衔接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具体对策从何而来的问题,要科学的揭示大、中学校的德育衔接问题解决的具体对策理论依据。这就涉及到关于大、中学校德育衔接问题产生原因与解决方法的关系问题。科学认识德育衔接的本质、基本规律、基本矛盾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仅可以正确揭示德育不衔接问题产生的本质层面上的根本性原因,而且对于提出有效而切实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方法、基本原则和具体对策提供直接与间接的理论根据,成为解决大、中学校德育衔接问题整个过程中起着承上起下启作用的重要环节。
其二,对于克服在德育衔接方法运用上的经验主义倾向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德育衔接问题的认识发展和逻辑推理过程的两次转化中,关于德育衔接“理论问题”的探讨是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对大中小学德育不衔接问题产生的本质层面原因的理论分析及关于,德育衔接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对于大中小学德育教育不衔接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即非本质层面原因的分析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就无法形成正确地解决德育衔接问题的基本原则、操作方式和具体对策;如果忽略了关于学校德育衔接问题的理论研究这个重要中介环节,直接从提出问题环节跳到解决问题环节,没有经过理性认识这个阶段,从经验认识直接转化为解决方法,这样所提出的方法只能停留和拘泥在经验层面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当人们还未认识德育教育规律和还未掌握根本性方法的时候,也可能提出一些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德育规律的原则和措施建议,但这些原则和具体方法不是在对德育规律自觉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是根据德育经验提出的,是德育经验自发地符合了德育规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这种在德育衔接方法运用上的经验主义倾向,也是目前我国大、中学德育衔接工作应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推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我国大、中学德育衔接工作存在问题及其未能有效地彻底解决,与我们未能深入研究和正确揭示德育衔接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及德育衔接的特殊本质和基本规律有很重要的关联,它实际上成为目前大、中学校德育工作中不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这也是问题存在主要症结所在。我们认为,对德育不衔接原因的研究不能仅满足于或停留于上述这些层面,而是要多做些深化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研究,即是要大力展开对德育不衔接本质层面原因的探索,尤其是关于对德育不衔接根本性原因(本质层面)。所以说如何加强关于大中学校德育衔接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德育实践给我们提出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它自然也成为大、中学校德育衔接问题产生原因的研究的着重点内容。以下是我们对大、中学校德育不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进行研究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结论:
1.关于大、中学校德育衔接概念的界定。严格地讲,德育衔接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理论研究者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和理论概括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意味着大、中学校德育教育理论研究进入新的阶段。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