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管教他,他不听,还说:“等我长大了再收拾你们。”我想给他个别辅导,而他不是偷偷溜走,就是躲在男厕所不出来。于是,我多次找机会接近他,经常与他谈心,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心理活动,还从生活上关心他。为了不让他感到孤独,我鼓励同学们与他一起学习、玩耍、共同关心,帮助他。使他深深体会到:老师是和蔼的,是善解人意的。终于,他的心扉敞开了,开始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了。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成绩均达到了“优”等。
三、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好胜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表现自己和渴望成功的欲望,具有希望被人尊重和认可的心理需求。喜欢“自我表现”的学生,一般都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往往不惜力气,愿意为他人服务。应抓住这类学生的特点,正确引导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
如:我班一名学生,组织纪律性差,常常管不住自己,但他特别爱劳动,我就让他担任“卫生委员”兼小队长,告诉他:“你现在是小队长了,凡事要为同学做个榜样,首先必须管住自己。”为此,他每天很早到校,扫地、拖地,认真检查班级卫生,学习、纪律也进步了。我在班会上充分肯定他的工作,提高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变消极的“逞强”为积极的行为展示。
四、观察、矫正、消除矛盾心理。
对矛盾心理较严重的学生,教师应多观察、多调查、多引导、多矫正。同时,要充分利用良好的班风,良好的人际关系去影响和教育他们。
如:可鼓励这些学生与同学建立友谊,乐于帮助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矛盾心理,获得信任、尊敬、喜悦等心理满足,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总之,对“学困生”的转化,绝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教师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针对其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千方百计地疏导他们,严格要求他们,厚爱他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断地变换教育内容和手段。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增强教育的力度和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做人,走出心理误区,培养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