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论文网

时间:2013-11-30  作者:崔洪

论文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出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空间,以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传授知识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学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式下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严格按照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归纳知识,很少有学生对教师或课本产生质疑。这样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逐渐养成了依赖性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如在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A版数学(必修1)第34页例3,可将问题情境改变为:

将“菊花”烟火放在冲天炮中,通过一个定时装置来发射。制造时希望烟火在冲天炮达到飞行轨迹的最高点处爆裂,绽放出美丽的烟花。若该装置放在一个距地面8米高的发射台上,计划发射角为75度,冲天炮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42米/秒。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针对这一情境,学生面临了更多的有趣问题:(1)冲天炮飞行的高度与时间具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式?(2)冲天炮在何时到达最高点?最高点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考虑到冲天炮落地时有可能伤害周围观看烟火表演的群众,应在燃放点划出一片安全区。为此,还可提出的问题:(3)冲天炮飞行的水平距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4)冲天炮落地时距发射点的最远距离是多少?当学生们解决完一些问题后,还可能产生疑问。如当计算出冲天炮到达最高点时约需4.3秒时,针对课本上的答案1.5秒,学生们感到“4.3秒,太慢了!”那么,应怎样修改发射条件才能让冲天炮在更短的时间到达最高点呢?显然,这一问题相对于先前提出的问题更具挑战性。

其次,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寻找疑点,培养质疑习惯。教会学生如何质疑,教师可以给学生提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各章节知识的交汇处,甚至于各学科间的关联处等等地方入手,或对教材与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论述不太严谨的地方提出质疑。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就有学生发现了教材中抛物线定义存在的问题,并举出反例:到点和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直线,而不是抛物线;类似的问题在新教材中出现过多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旦学生有了一定的提出问题的经验,就应给予学生机会,让他们能从给定的情境或已解决的问题中提出不同的新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洞察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同时,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有时比教科书上的问题更能激发其进行创造的愿望。因此,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去思索、去探讨,要帮助学生如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简单将答案告诉学生,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索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从众心理,培养健康良好的心态。独立思维往往会有别众人,异于常规,因而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换角色,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学生探讨,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不要随波逐流,并帮助学生不断否定自己、完善自我。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皮亚杰语)。中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刚刚形成,仍然需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辅助才能顺利进行。因此中学数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或实验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的升华。如在圆锥曲线“椭圆的习题课”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利用计算机几何画板知识设计椭圆画法”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利用微机课,应用所学的椭圆和几何画板知识,独立操作、实践,并形成书面材料,在课堂教学中交流。又如在立体几何“折叠问题”专题教学中事先给学生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制作模型,观察探讨折叠前后图形的区别与联系,寻找折叠过程中的不变量与变化量,总结折叠问题的一般解法,然后引导学生将折叠后的图形展开,认识到立体几何问题与平面几何问题的联系,最终让学生领悟并掌握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数学思想化归思想。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切实变被动接受学习为自主发现学习。

三、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反思的习惯

在创造性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还要消化这些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敢于除旧布新、自我发现。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专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素质教育论文
最新素质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