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赵树理的文学创作以及个人命运与文学思想流变_宏大叙事

时间:2013-04-10  作者:郑绍楠
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主要是以苏联文学思想为指导,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尽管具有意识形态性,但仍有注重真实的一面,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此外,在战争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创造束缚较小,存在较大的“空间”来容纳作家有限的批判性的创作。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以及随之而变的文学思想路线的变化,赵的创作逐渐被否定,以致最后遭到全面的批判。

三、从“榜样”到“缺点”以至人身迫害——毛泽东文艺思想与苏联苏联文学思想的共治到分裂以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偏执化极端化。

建国后,中国文坛上存在着三种文学思想体系,即苏联文学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五四文学思想。这三种文学思想的复杂关系、激烈冲突,构成了50年代对五十年代文学思想演变主潮流,最终导致毛泽东文艺思想绝对权威的建立论文提纲怎么写。[7]这三重文学思想的斗争同样影响到对赵树理创作地位和评价。因为他的小说既有继承五四文学的传统,有又苏联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因此,在对五四以来的文学思想进行批判以及毛泽东文艺思想对苏联文学思想的斗争中,赵树理都难免受到冲击批判。

进入五十年代,苏联文学思想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处于共治状态,开始联手清除残余五四文学思想,使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功利作用更加突出。这使得赵树理的“榜样”作品开始出现“缺点”。作为一个真诚的作家,赵树理在解放后创作了《三里湾》(1955年)、《“锻炼锻炼”》、《灵泉洞》(1958年)、《套不住的手》(1960年),他依然不改当年批判的作风和文风。他甚至对1957年以后的农村政策提出全面的质疑(赵树理也因此在“反右倾机会主义”遭到“内部”批判)。50年代初,文学界对于赵树理的评价开始有些犹豫不定,在把他作为“榜样”的同时,他的小说的缺点“也在不断地发现”。批评家指出赵树理“善于表现落后的一面,不善于表现前进的一面”,并且暗示他对创造新的英雄形象还缺乏自觉的意识。[8]1955年,长篇小说《三里湾》发表后,批评者又指出,小说的“典型化”的程度不够,对农村的“无比复杂和尖锐的两条路线斗争”的展示,“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作者对于农民的革命性力量“看得比较少”,“没能把这个方面充分的真实表现出来”[9] 1958年“大跃进”开始,毛泽东文艺思想开始和苏联文学思想分道扬镳,并提出所谓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取代苏联文学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意识形态化的文学观和新古典主义进一步强化。赵的创作则开始遭到了更全面的否定。1959年《文艺报》刊发文章认为〈〈“锻炼锻炼”〉〉这个短篇是“歪曲我过社会主义农村的现实”、“诬蔑农村劳动妇女和公社干部”。1962年,在政治、经济“浪漫主义”的退潮中,赵树理的“价值”又被“现实主义深化”的提倡者发掘和肯定(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但很快,到了文革前期宏大叙事,赵树理又遭到全面批判,并且对赵树理的小说创作成就作了否定性论断:赵树理同志没能够用饱满的革命热情描绘革命农民的精神面貌。这一时期由于思想权威与政治权利相结合,使得文学思想政治化,文学思想的斗争具有政治斗争的性质。10[10]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对赵树理文学的批判则转到对起人身的迫害。1970年9月23日被人在太原迫害致死。尽管作为一个作家,他生前所获得的殊荣几乎可以说是无以伦比。毛泽东称誉他为“人民作家”,胡耀邦把他同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老舍并列,称为“中国近代的大文豪”,“语言艺术的大师”。 曾到过边区访问的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甚至这样说,赵树理“可能是共产党地区中除了毛泽东、朱德之外最出名的人了。”[11]

四、结语

赵树理的小说和他个人的命运起伏,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紧密相连。令人热血沸腾的主义与真理、充满铁与血的革命与战争,以及反动、进步、民族、西方、自由、民主、解放、运动、人民、敌人、阶级这些充满宏大叙事意味的巨大词汇是那个时代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加在一起就如一列钢铁意志铸成的列车,在历史的轨道中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轰隆隆地向前行驶。作为渺小历史个体的赵树理以及他的创作,曾经凑巧搭过这班钢铁列车,这是他在解放区甚至整个中国备受欢迎的根本原因。但是历史的动向是神秘莫测,远远超出个人的智慧和意志。当赵树理的文学以及文学思想不再与前进的历史列车平行合轨时,这列无情的钢铁列车便无情地从他身上碾过。

[[1]] 申维辰主编.现代文学:下//山西文学学大系:第八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12

[[2]] 杨春时.百年文心——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 同上。

[[5]]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245.

[[6]]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杨春时.百年文心——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8]] 竹可羽. 评〈邪不压正〉和〈传家宝〉[N].人民日报,1950.1.15.

[[9]] 参见俞林.〈三里湾〉读后[J].人民文学,1995(7).

[[10]]杨春时.百年文心——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11]] 赵魁元.赵树理“文革”中遭毒打致死致死真相[J].文史参考,2010(15).


参考文献]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朱栋霖丁帆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黑人英语和黑人文化的相互影响_主流文化
下一篇论文:社会变革的历史印迹—空间批评视域下的“村公所”与“村庙”研究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