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旅游论文

西方宗教旅游发展及其特点_影响

时间:2012-06-27  作者:孙鹏祥,陈洪亮

论文导读::神是完满的(类似于基督教的耶稣)。他们的活动不能称之为旅游活动。宗教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减弱。
论文关键词:基督教,旅游活动,影响
 

当前旅游业发展迅猛,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11年上半年,旅游总收入有望突破1万亿元,增长约15%。其中国内旅游人数约13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约9000亿元,增长20%;入境旅游人数约6600万人次,增长1%,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约2750万人次,增长1.2%;旅游外汇收入约225亿美元,增长1.5%;出境旅游人数约3000万人次,增长11.5%[1]。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旅游需求就在不断提高,当前旅游需求正在向深层次文化体验旅游上发展影响,据相关统计,文化旅游产品所产生附加值远大于观光旅游产品。宗教旅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宗教旅游具有客源市场稳定、吸引力大、生命周期长等特点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当中认为:当社会通过占有和有计划地使用全部生产资料而使自己和一切社会成员摆脱奴役状态的时候(现在,现在正被这些由他们自己所产生的,但作为不可抗拒的异己力量而同自己相对立的生产资料所奴役),当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现在还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己力量才会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者消失。原因很简单,这就是那时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反映了[2]。恩格斯话的实质就是说明当物质条件发展到一定阶段,最终宗教将走向灭亡。但是当前宗教并没有走向灭亡,美国一些学者在对两次世界大战后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宗教信仰进行了社会调查得出得结论是:21世纪将是一个宗教的世纪[3]。就目前来看虽然长期以来人们对宗教存在着不同看法,但宗教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认识却是不争的事实[6]。宗教作为意识形态、作为形而上的对现实的虚幻的反应,根据马克思物质本源问题也就决定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决定了社会意识,所以意识改变必将源自物质改变。宗教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宗教最终会走向灭亡但是必将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社会发展过程。

一、旅游及宗教旅游的概念

单拿本论文题目来说现在存在两个争论:第一,关于旅游及旅游业的定义?第二,基督教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人离开常住地的活动算不算做旅游?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争议,即旅游的定义龙源期刊。在(英)伦纳德·J·利克里什、卡森·L·詹金斯(1997年)著《旅游学通论》采用了博卡特和迈德里克(Burkart和Medlik,1981年)有关旅游业的定义:除为了进行有偿工作以外的任何原因而离开正常居住地作短期外出访问(或离开家短期逗留别处)的想象[4]。李天元先生在《旅游学》中指出:“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综合”具体的讲,尤其是指“人们出于消遣或者事务性目的暂时外出他乡的旅行,旅游业针对旅游者在途中及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需要所做的接待,以及旅游者和旅游业双方的活动对接待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 [5]。保继刚先生在《旅游地理学》指出: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离开居住或者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6]p1

从以上三位目前对旅游研究较深的专家的观点来看,旅游必须是产生路程,即 “位移”为零(离开常住地前往目的地最后再返回常住地,这样就是位移为零),也就是离开了常驻地而到另外一个地点活动而最终是要返回常住地的这一过程称之为旅游。鉴于此影响,西方传教士的活动系出于传教的目的来到东方,纵然说这里面或多或少的都包含有搜集相关军事、社会等情报的目的,但是相信最初的传教士来华的目的应该是单纯的传播福音(理解为事务性目的),有了这一目的而且是来到常住地之外进行活动并最终返回常住地即可称之为旅游。但是诸如利玛窦、汤若望、包括对黔西北基督教传播有着重大意义的伯格里等人的传教活动是不是宗教旅游活动呢?因为他们最终都是在中国过世,并且连续在华时间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按照关于旅游的定义,他们的活动不能称之为旅游活动。但是保继刚先生曾经给宗教旅游下了一个定义:宗教旅游(Relgious Travel ) 是以朝拜、求法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传教士们也通过旅行来完成他们的宗教使命[7]。鉴于传教士是出于传教的目的来到非常住地,其来到非常驻地并不是移民等原因而且他们到达中国以后也是在不断移动,到各个地区传播福音,因此应该算作宗教旅游活动。

二、宗教旅游活动的发展

1、古埃及的宗教旅游

宗教是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古埃及历史。关心死亡,在今世为来世做好各项准备是古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文明古国,其有完整的宗教体系,这时候的宗教旅游活动主要体现在宗教节日。比如一些祈求风调雨顺的仪式,有祭祀组织,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祈祷,祈祷作为人类来说依靠理性所不能及的事情。对于亡灵的祈祷仪式主要在尼罗河沿岸,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祈祷等各种形式引渡亡灵,祈求来世永生。

2、古希腊的宗教旅游

古希腊时代是世界旅游史上宗教旅行最鼎盛的时期[8]p55。希腊宗教尤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希腊是多神教国家,古希腊宗教并不像其他很多国家的宗教一样只有一神,且神的地位特别高贵,人在神面前都是卑贱的。神是完满的(类似于基督教的耶稣),神是普通大众的位置学习奋斗的目标,人们通过日常活动向这钟完满的神的目标无限接近。现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源自于古希腊的奥林匹亚节,当时的奥林匹亚庆典纯属一种宗教活动,但它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古希腊宗教旅游的发展。

3、古罗马的宗教旅游

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古罗马帝国兴起,但是由于其反对罗马统治者而且还仇视富人,所以导致了罗马统治者给予基督教传播设置重重障碍。到了罗马帝国后期,因为信仰基督教的人群有社会底层穷的苦劳动者向社会高层、贵族等转变影响,所以统治者的政策发生了转变,统治者不再阻碍基督教的发展,基督教进入良性发展时期。到了公元四世纪,罗马统治者颁布赦令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的发展进入全盛阶段,圣城麦加和耶路撒冷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众多基督教信徒的向往之地,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内快速发展起来。甚至还有修道院为朝圣者提供住宿,这样宗教旅游得到较快发展。在经济还没有足够发展的前提下,修道院或者说宗教场所有了吃饭住宿等方面的功能,也就是现在的旅游饭店业的雏形,促进了宗教旅游的发展龙源期刊。当然中国也有相关记载,正是因为寺庙可以提供徐霞客吃饭和住宿,他才有机会游历祖国大好河山。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旅游

中世纪欧洲发生了较大变化,日耳曼人征服了罗马帝国但是反倒被罗马帝国的国家基督教给征服了。这就像中国的蒙古人,当时的蒙古人能用铁骑征服汉人,但是最后仍然被汉民族深厚的文化所同化。在这种情况下,基督教的地位不仅依然稳固而且还有所发展。这时候的罗马、耶路撒冷甚至君士坦丁堡都能为了欧洲中世纪宗教旅游的圣地。随着政治环境对于宗教传播的宽松条件,宗教旅游迅猛发展,旅游饭店业开始出现,为了满足朝圣者的需要也诞生了许多新兴的职业门类,比如导游业(向导)。

5、工业革命以来的宗教旅游

工业革命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内燃机的发明导致了人们交通工具的升级同时也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让宗教旅游活动变得更容易完成。1841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一只多达570人的团队从莱斯特前往拉夫堡,此行的目的也就是参加当天在那里举行的英格兰中部地区禁酒游行集会。这次活动被看做近代旅游业的开端,而当时的禁酒运动所象征的生活方式比清教主义发展要晚,它来源于勤勉、节俭、自律和审慎这些新教教义;它的机构基础是原教旨主义教派;品格重在节制[9]。鉴于以上可以说明近代旅游业的开端即是源自于以带有宗教目的的禁酒活动。

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技术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在高强度的劳动生活之后单纯的宗教旅游越来越少,同时宗教也在发生着改变并不断地接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当前社会把单一宗教作为国教的国家越来越少,宗教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减弱影响,同时为了能让人们更容易的理解宗教,宗教也在发生着世俗化的转变。但是无论其如何变化,宗教与旅游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减弱,宗教旅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基础同时宗教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作为一个涵盖内容比较广泛的立体概念,宗教也是对文化具有决定性价值之物,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宗教很容易决定其所属的文化性质。

从信仰角度上看,宗教朝觐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旅游流,如进香、拜佛、朝圣等;从宗教文化体验角度看,即使没有信仰宗教的游客,或者信仰其他宗教的游客,对某种宗教产生的灿烂的建筑文化、雕塑及石刻艺术、特殊的活动氛围,也具有强烈的观摩愿望;因此,在近代旅游阶段,游客能够从中获得文化欣赏与愉悦的宗教旅游依然很活跃[8]p200-201

那么什么是旅游资源呢?保继刚先生指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6]p72。上面定义中我认为三个字是核心,也就是“吸引力”,对于眼前或者听说的一个事物想不想去看,要不要去看完全就是取决于这个事物对其目标人群有没有吸引力。对于宗教信仰者来说吸引力来自于其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信徒克服种种困难走向心中的圣地。在欧洲,巴黎圣母院、梵蒂冈吸引着众多的基督徒不远万里前来瞻仰;而中东的耶路撒冷更是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信徒。对于非宗教信徒,宗教旅游资源同样具有吸引力。鉴于宗教类旅游资源大多具有一定的历史也就能相应的反映出所属时代的特征,故其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点;同时宗教类旅游资源与普通文化旅游产品有较大区别,比如建筑格调、绘画风格、饮食口味、特殊的自然景观、宗教节事活动、音乐文化等,对于非宗教信徒其资源的神秘感与新奇感也就是其最大的吸引力。即最大程度上满足各方面(信徒和非信徒)游客的“猎奇”心理,也就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宗教旅游产品的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参观。只要有“吸引力”就能产生价值,吸引力来自何处呢?吸引力来自于目的地景观与常住地景观的区别,也即差异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非信教群体认识、理解各种宗教的本质,打破宗教一贯给人的那种“封建”、“落后”的烙印龙源期刊。现在发展快速的乡村旅游也是如此,就是因为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城市生活的压力不断加大、城市空气、绿地等条件不断变差影响,导致了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口为了休息、放松来到环境较好的农村,促进了城市周边乡村旅游点的快速发展。首先有了差异性紧接着就带来了差异性地区的吸引力。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浙江省休闲渔业旅游市场需求实证研究_旅游论文
下一篇论文:后集聚时期农村生态农业与旅游发展模式研究_旅游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旅游论文
最新旅游论文
读者推荐的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