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旅游论文

浅析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

时间:2015-09-24  作者:谢红梅

[摘要]: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的内在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文化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旅游文化,概念,内容,地位,作用

旅游文化不是旅游与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指人类通过旅游活动改造自然和环境自身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物质成果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最外层是物质文化,包括作为旅游客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附加其上的娱乐设施,为旅游文化主体服务的交通工具、饭店和其它设施及旅游纪念品等,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感知和器官感受到的物质形态。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方面,制度文化是旅游主客体所处国家的管理部门或有影响的大旅游商制定的各种法律、规章及职业道德等约束机制;旅游行为文化则指旅游主客体在旅游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行为,如礼俗、礼仪、民俗等,它实际上是旅游或旅游经营者的个体自发性行为,是其内在的价值观念等因素在其行为中的表现。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或心态文化,是旅游活动参与者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上的表现,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物质文化是旅游文化的物化,能够直接为人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于模仿和创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须在物质文化背后体现出创造者的一种精神、观念、追求。精神文化是旅游文化的核心,必须有意识地外化于物态,才能为人所感知,从而使自己观念、追求、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因此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的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行为文化对于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等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

池州自唐设州置府已有1380多年历史了。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代代文人墨客、俊才名流。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渊明、李白、杜牧、苏东坡、岳飞、司马光、王安石等都曾驻足池州。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湘文化碰撞、交融、嬗变而最终形成的九华文化,就是池州这座城市的“神韵”所在。池州的特色文化有池州傩文化,文南词,青阳腔等。池州傩、青阳腔已经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池州的重点旅游景区有佛教名山九华山、千年名村杏花村、飞鹤湿地升金湖保护区、诗仙之河秋浦河风景区、人文名山齐山、追寻五柳东流古文化区、运动休闲地平天湖旅游度假区、漫步城区百荷公园等等。

二、旅游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

(一)从旅游主体看,文化因素是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美国旅游美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曾将旅游动机划分为几种基本类型: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和地位以及声望方面的动机。不管是哪一种类型,求知、求美、求新等文化方面的追求,总是一种主要的旅游动机。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旅游者求新、求知、求美的文化的动机是出自人类的天性,出自人类“远方崇拜”的特征。所谓“远方崇拜”就是人类对眼看不到、耳听不到的远方有一种天生的渴求和向往,生命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不断追求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生命本身正是在这种不断求取与外部世界和谐的审美感应的漫长过程中,获得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远方崇拜”所产生的探险精神,是人类不断开拓前进的动力。目前,在我国,具有强烈旅游欲望且具备承担旅游开支费用财力的大多数人还是城镇居民。对生活在被钢筋混凝土建筑所包裹的大中城市里的人们来说,外出旅游更是大有成为生存必要措施的趋势。为调节在竞争中疲惫不堪、浮躁不安的心灵,避开日常生活中追名逐利的喧哗与骚动,许多城市中人选择到广大农村城乡中去,甚或深入到穷乡僻壤,从民俗所蕴含的传统中汲取智慧,通过对异地的人情物理的体验来充实自己。

(二)从旅游客体来看,文化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

旅游资源不外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是天赋的,但一般都经过人类的开发利用,将景观中的寓意和寄托着人类情感提炼出来,打上自己所处社会的文化印记,其中构成我国自然资源精华的名山大川,如泰山、黄山、峨眉山、长江三峡等景观,实际上已是“人化”了的自然,它与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已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人文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其固有的,重要的是进行保护和发掘整理工作。如西湖的“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东方“美女”风采,给人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为之神往;武候祠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悲壮与概叹,弥漫着思古之幽情,极大地感染了旅游者。众多古迹在历史上屡毁屡建,历尽千百年的沧桑而不衰,至今仍为旅游圣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之融为一体的名人名篇的永恒魅力。景以文显,文以景传,相互映衬,共同传递着强烈的旅游文化信息。

(三)从旅游媒体看,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

号称“无烟工业”的旅游业,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第三产业,它之所以被称为“无烟工业”,是因为它的产生和发展从古到今都得力于文化的因素,它根本是以文化为依托,在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大厦。旅游业是以该国、该地区、该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游客,取得收益的文化经济。相对于国外游客来说,旅游国独特奇异的民族文化、人文古迹更是令他们惊叹不已、流连往返。因此,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是不是别具一格,具不具有吸引人前来觅踪的魅力,实在关涉旅游经济的兴衰成败。与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我国旅游业经过十多年的长足发展,经历了“九五”以前以经济型为特点的发展阶段,这是历史的必然。今天,我国旅游业初具规模,逐步从经济型旅游转化为文化型旅游经济,这也与人类旅游发展和世界旅游潮流相适应。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一半以上的国际旅客是为了参观有关文化遗迹或文化娱乐和艺术欣赏而来,最受他们欢迎的文化吸引物是历史纪念地。文化吸引物的名声和坐落位置对于文化旅游产品的销售量有较大影响。对17种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潜力调查也表明,其中人文考古旅游占据榜首,为75%左右。目前,文化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市场方兴未艾,处于培育的初级阶段,是21世纪的旅游业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经营项目应以满足旅游者所购买的对旅游景点的精神文化享受为目的,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和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内容,可较好地解决旅客的高层次文化需求,这既是与世界旅游接轨的历史必然,也是中国旅游以文化为内核的历史传承。可以说,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核、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游客的文化素养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可预见,随着我国旅游业乃至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正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整个世界旅游业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及兴衰成败。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喀什维吾尔族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下一篇论文:楼兰古迹探险旅游研究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旅游论文
最新旅游论文
读者推荐的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