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文明生活,健康成长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道德建设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关键。促使他们在今后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生,健康

 

前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道德建设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关键。

正文:调查显示:由于家庭、社会以及青春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许多学生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形成文明生活习惯,促使他们在今后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更是学生人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于现行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各中学的升学率将成为考评的主要指标。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了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成绩成为考评教师能力、业绩的标准。在此环境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压力过大导致厌学;遇到困难挫折不知所措;沉溺虚拟网络不能自拔。由于青春期的萌动,对父母、长辈、教师的依赖性过高,又与他们故意相左,过分注重自我形象,与异性同学交往过于密切,形成早恋、甚至发生了性行为等等,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老师常常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却熟视无睹。这种只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做法,对学生终生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既传授知识,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助于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和终生发展。

1正确对待学业,明确学习目的

北京市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而实际的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由于我校处于城乡交界处,本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但家长的文化素养却不高,虽能为学生的生活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但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作用。而外来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大多比较艰苦,家长基本没有时间照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没有时间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来源于教师,相对来讲,教师所承担的责任较大。

对学生来讲,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但学生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外,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发展。多家报纸有过类似报道:一名历次考试都是第一的初中学生,因一次的考试成绩不是第一,而自杀身亡。某初一学生,因开学前一天还没有写完寒假作业,被家长锁在家里写作业,为抗议,学生从五楼的窗户跳下,所幸只是造成了踝骨粉碎性骨折。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为减少同类情况的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考试观,让学生逐渐学会以正常的心态对待每一次考试,考试只是对所学知识监测、检查,并不是为了给学生按成绩排队。通过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中存在那些不足,寻找解决这些不足的最佳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考试的分数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成绩的唯一途径,每个人的人生价值都会在社会上有所体现。学校教育不仅仅教学生学习,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出现的挫折、困难,并学会解决和战胜他们的诀窍,而不是逃避。

2注重成员交流,家庭和谐发展

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大多数家庭中,家长往往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要地位,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倾其所有,为他提供最好的条件;而家务劳动,情感交流等被忽视。很多家长为孩子洗衣、做饭,为的是让孩子节省时间,把成绩提高,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旦孩子的成绩与家长的期望有差距时,大多数父母因恨铁不成钢而采取打骂等过激行为。

中央综治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家庭抚养和监护未成年人责任履行的社会干预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就显示了目前很大一部分儿童“挨打”“挨骂”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这份调查数据表明3.6%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打”,“偶尔”挨打的高达57.3%,表示“从未”挨过打的有39.1%;有15%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骂,“偶尔”挨骂的高达69%,表示“从未”挨骂的只有16% 。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少,父母感觉孩子越来越陌生,孩子感觉父母越来越不可思议。“父母雇人盯梢独生女”,“父亲拦儿大学路,被儿送上黄泉路”,类似报道,频频见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的信任危机,家长以自己的权威地位,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忽视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自由,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如果社会、家庭和教师对此听之任之,任其发展的话,我们的生活将会像在荒漠中一样,只有冷酷和沉默。

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在家庭中:父母要把孩子当作民主、平等的人,让孩子参入到家庭决策中来,让孩子适时了解家庭发生的变化,让孩子明确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通过换位思考,让孩子从家长的角度多考虑考虑,如此一来,他才能与整个家庭同呼吸,共命运,而不是把自己当作家庭变化中的看客。这样才能在社会前进中,和谐发展。

3关注青春期变化,身心全面发展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最重要阶段。由于身心在短时期内经历急骤变化,许多青少年对此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对此产生紧张、害怕、恐惧、焦虑等种种烦恼,构成了青春期性心理障碍。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殖发育的特点,适时的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十分必要。由于性激素的刺激,许多学生会萌发对某个异性同学的好感,这就被老师和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早恋”。他们大多采取围追堵截等措施,不让其有生存之地。但在感情问题上,越是采取过激的行为,往往越难奏效。

由于生理的和心理的变化,很多孩子会对异性产生好感。有的孩子自制力强一些,能够把这种想法埋藏在心底,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和秘密;有的孩子可能开朗一些,彼此走得近一些,接触得多一些,把自己喜怒完全展示给大家。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赵承福认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中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可以理解。家长和教师对学生“早恋””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把这种情况看作是一种少年思想变化的毕经过程,和孩子们讨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一封信》,让孩子们体会爱情的“永恒”、 “责任”、“忠诚”、“美好”、“神圣”等等。通过多途径的交流,孩子和教师、家长之间就爱情这一神圣的问题会达成共识,从而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文明生活,健康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把个体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地学习,享受生命的欢乐,健康地成长。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微分中值定理的基本教学法
下一篇论文:纹样的成因特点与设计教学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