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就必须关注它是否恪守了教育的人道潜则,是否给受教育者以真正“人”的关切。学校教育的生命关怀,是一种充满人文气息、张扬个体的生命风采,激荡人的生命情怀,体现人的生命本真,把教育中的个体生命引向高处,彰显生命意义的真正人性化的教育关怀,是教育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学校教育,人文关怀,生命价值
人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意识的生命存在,在不断地追求自身生命价值的不断跃迁和升华。论文发表。教育在促进人对生命自身的超越,提升人的生命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寻求和创造人的生命意义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是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人对生命敏感[1]。伴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学校教育的工具价值取向一度遭到人们的诟病,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责难并渐趋解构,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成人”的理性价值取向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推崇,人即教育的价值。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人的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经验的积累或技能的形成,而最根本的是人的价值生命的实现。“回到生命,就意味着回到了教育的本源,在生命中对教育展开理解,也就意味着在教育中理解教育”[1] 。不断超越和提升生命质量是人之生命的永恒追求,亦是教育的永恒追求。从人文语境下关注受教育的人,关注教育世界中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体性存在,实现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凸显教育的人文关怀,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基本走向。
一、复归人性:教育生命关怀的应有之义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惟一地隶属于人。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世界是人的世界,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活动,是对人的生命施加影响的活动。某种角度而言,教育是一种引人向善的人道主义事业,是对良善和美的追求与趋从。能否从“人”的视角来看待并对待教育世界中的“人”(学生)是教育人道与否的核心,是教育应当恪守的道德底线,是教育生命关怀的基本前提。毫无疑义,教育的生命关怀的要义或者说其本真精义就在于其“为人”之本真意蕴。说得直接一点,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就必须关注它是否恪守了教育的人道潜则,是否给受教育者以真正“人”的关切。由此我们可以说,教育的生命关怀首要的是把人当“人”,是富于道义伦理精神、予“人”以高度关切并具有高度亲和力、富于人情味的真正人性化的关怀。富于生命关怀的教育不是“听话的教育”,不是“说教”或“宣传”,不是“对人的预设”的教育,而是重视并珍视人的需要、自由与尊严,尊重个性、差异、多样性与自主性,拒斥强制、压抑或灌输。那种漠视甚至无视教育中的“人”,把人“异化”或“物化”的教育,那种强制灌输与苛严规训的活动,往往极不人道地把教育中的人当成可以驯服的“动物”或任人摆弄的“器物”,是消解生命自主性和独特性的“制器”而非“育人”。如朱小曼教授所指出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彻底人性化的事业,离开了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人,教育就什么都不是。教育所面对的人是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整体的人,是具有共通属性又有互异个性的人。既然教育只为人类所特有,教育应当理所当然地关注人、尊重人,而不应该漠视人,更不能没有“人”。教育是关涉人及其生命的活动,是一种影响人的生命全域的活动;教育实践是一种彻底的人化实践。
二、理解生命:教育生命关怀的根本要旨
“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作为个体的具体的人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单位” [2] ,人是具有内在潜能的生命整体。教育是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和人的整体生命活动,受教育是生命的一种发展需要;教育不仅要关注生命的发展,而且要基于生命的需求。人总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个体存在于教育世界中,教育要依仗生命力量的支撑,要重视生命整体的自主活动发展生命自身素质。如果说人是教育世界关照的根本和核心,那么教育应该理所当然地关照人的生命,关照对生命本质及其存在意义的探询;如果说学校教育过程是一个价值关涉的过程,那么教育首当其冲的价值关涉就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涉。教育向人的回归,归根结底是向人的生命成长的回归;人的生命可理解为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教育必须诸诉生命活动。教育世界中的人的生命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和条件,教育只有在扎根于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开展自己的活动,完成自己的使命。回到生命、直面生命、珍视生命既是教育的一种天职、一种本义,更是教育的一种追求[1] 。关注教育中的人的生命,即关注人的生活、关注人的尊严、关注的德行、关注的智慧。关注人的生命首先就意味着要关注作为生命机体的人的生存、关注人的生活,因为“生存”本身就是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教育内在于一个人文的世界,对教育世界中的生命体的人的关怀,是当代教育人文关怀的应有之义。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活动是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3] 。对于精神价值的守护,对于生活意义的追寻,应该是教育的最崇高的使命。没有价值的生活就是人的无意义的生存,教育应该真切地关注个体生活意义的生成,应当关注生命体的人的存在[3] 。“教育是为着严肃而良善生活的教化实践”、“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获得教益” [4]。依笔者之见,通过教育获得的最大教益是人的生活世界的改善,是对作为教育世界中的主体的人的生命意义的关注,是人对自身生命的理解、珍视和对他者生命的关注与尊重;收获教益的人,是足以显现人的生命意义的人,是享受幸福生活的现实的人。教育既然是真正为了“人”的活动,就要以“人”的视野,就要关注人及其生命,关注人的基本生活。人之为人,不同于动物或器物,不仅在于人是一种特殊的有意识的生命存在,而且在于人是超越一切其他生命之上的生命体。人的生命世界,是一个不断生成生命意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是一个自由、自在和自主的世界。“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意识的生命存在,人并不会满足于现实世界追求,而是在不停地寻求着对于已有本我的无限超越,追求自身有限性的不断突破,从而对于人的单调乏味的生命活动在永恒的企求中赋予其以价值和意义。而教育在促进人的自身超越,提升人的精神和价值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 。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