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浅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途径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教育资源主要包括硬教育资源和软教育资源两种。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学区化管理

 

自新中国的成立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获得极大的成就,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的城乡差别发展模式导致现阶段城乡义务教育水平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的拉大,从长远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途径。论文大全。

一、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城乡教师数量不均衡。决定不同区域教师数量配置均衡的关键指标是师生比。城镇教师总量多于乡村本无可厚非,但是差距过于庞大的师生比,使得乡村学生所享受的受教育机会远低于城镇。其次,城乡教师素质严重失衡。教师素质具体包括教师的学历、年龄、能力。据相关数据显示,城乡相较而言绝大部分的高学历、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留在城镇任教,而农村基本上都是低学历、以及年龄老化的教师任教,这样从教师素质水平方面在事实上造成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德不公平,阻滞了农村义务教的发展。

2. 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失衡

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失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城乡义务教育硬件设施经费投入差距过大,硬件设施包括校舍建设,校舍配套设施,教学仪器工具,校舍绿化,教室基本设备等等。在城镇学校我们很容易看到高大的教学楼、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美丽的绿化,但是我们在乡村学校我们甚至很难看到宽敞的教室更别说电子教学设备了,这其中不光是乡村经济相对落后,更是由于相关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流于形式使得教育经费投入向经济强势群体倾斜。第二,城乡义务教育师生经费分配不公平,城镇的教师不仅在工资和其他收入高于乡村教师而且在福利和政府教育经费补助方面也远高于乡村造成了乡村优秀教师资源流向城镇或者发达地区;同时地方政府所拨下的教育经费也是更多的投入在了城镇学生,使得城镇平均学生所获得的教育经费补助高于乡村,处于弱势的乡村学生反而往往得不到相适应的补助。

3.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编制陈旧落后

城乡义务教教师编制陈旧落后主要体现在现行教师编制标准依旧依据中央和省级政府颁布的文件,根据2001年事业发展的技术确定,以特定的行政区域为单位核定,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指定的国家标准与特定的某行政区域内所需要的教师数量相匹配更加不能说明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数量配置优化;其次,长期以来施行的“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管理方法使得以县为主的乡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善,同时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还没有真正依法对教师行使应有的管理权,对教师的招聘录用、提拔任用、合理流动等正常的教育管理难以有效的开展,城乡间的教师资源互相流动也存在阻碍。

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途径

1. 建立合理的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资源主要包括硬教育资源和软教育资源两种。硬教育资源级有形资源,比如校舍建设、教学设备、学习器材、财力资源等;软教育资源包括教师素质、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我们一般所说的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是指各级政府或者其他投资主体在特定的时期内将有限的各种教育资源(硬性资源与软性资源)以取得教育效益为目标通过不同的渠道和程序分配到城乡不同的具有义务教育责任的学校。城乡教育教育发展不均衡和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因此,我们要改观和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以公平、公正为基本原则进行教育资源的规划;再次就是建立健全相应的作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机构和机制等等。

2. 建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补给机制

长期以来的城乡差别发展模式使得城乡各方面的发展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从现实上而言不可能要求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完全等质等量,我们所要做的是尽可能的缩小这种差距并从管理层面公正并适当偏斜薄弱地区的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所以,我们应当建立一个立足于实际的均衡补给机制,针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校舍危房改建,教师教学设备更新与补充,学生学习配套基础建设等)建立专项保障资金对乡村义务教育的各项存在的问题进行长期有效的解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一体化进程。

3. 探索尝试城乡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

打破原有的城乡学校所有制的局限,将联系较近距离较近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统一合并为一个学区,从而使得学区内的不同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能够共享学区内优秀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使得各类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同时,在学区内实行“校长”、“教师”、轮岗制度,使得优秀的教师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在城乡有效的流动起来,加强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的建设与管理能力的增强;其次,在学区内开放教学课程和教育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4. 加大各级政府对乡村学校的的扶持与投入

根据最新的《义务教育法》,各级政府有责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乡村义务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在教育资金投入、教师资源配备、教育政策执行多方面给予乡村薄弱学校倾斜,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建设的均衡性发展。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必须建立乡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乡村薄弱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要确保政府部门一部分财政经费和教育经费,设立乡村义务教育改善的专项专用经费;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方向要主要放在改善乡村薄弱学校的硬件条件;同时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应给予乡村学校相关优惠政策,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控制乡村薄弱学校优秀教师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引进城市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断提高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水平;其次启动薄弱学校更新工程,采取重组、挂钩或联办等形式,促使城市“重点”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适当的相结合,推进师资交流,缩短师资水平的校际差别。

5. 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统一标准

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的重要基础,就是必须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统一标准。这个标准是指按照国家宏观战略思想及相关发展义务教育法律同时结合各级行政区域实际情况,规定包括农村的每所义务教育学校应该拥有的最低标准的软件和硬件教育资源和条件,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都能按照统一法定的标准拥有均衡合理的教学基础物质条件和教学师资力量以及管理技术。论文大全。同时,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统一标准并不是机简单的平均甚至机械的拉下各城市高质量学校,而是要尽可能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从整体上提高全民的义务教育质量。

6. 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统一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对城乡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科学合理、公正有效的考核评估。论文大全。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环境,对学校管理层管理模式,对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各方面的客观、全面的评价,促使整个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化,进而存进城乡义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邢永富.教育公益性原则略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3.王勤奋.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成人教育学生的心理特点
下一篇论文:浅析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