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这种重教学效能核定、轻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评价。建立适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各种评价的本质和内涵。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基础,内涵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评价深受泰勒提出的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评价原理的影响,实施的多是以奖惩性评价方式为代表的诸如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模式。这些评价方式在一定时期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重教学效能核定、轻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评价,在推行中容易遭到教师的抵制与反对,不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避免现行的教师教学评价方式中所显现的局限性,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应用于教师教学评价中,建立适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几种类型
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我们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我们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人们对各种评价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各种评价的本质和内涵,最终导致实践过程中难于区分和有效操作,因而完善和改进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一般采用“终结性教学评价”与“形成性教学评价” “奖惩性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所谓“终结性教学评价”一般是指教师完成课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时所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评价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为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晋升、奖惩等提供一定的依据。例如,国内高校普遍组织的学生评教工作,先后采用填涂评价表和网上评教的方式,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评价。
所谓“形成性教学评价”一般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次或多次评价,其目的是为学校各教学管理部门和被评教师提供课程教学的诊断性意见,或者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或者指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并对教师“终结性教学评价”的结论作出佐证与补充。例如,高校的干部听课和督导听课,一般采用“随堂听课”的方式,通过填写相应的听课表,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定性或定量评价,是教师评选和教师职称晋升的依据之一。
所谓“奖惩性教学评价”是以加强教师绩效管理为目的,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给教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比如,解聘、晋级、加薪等。它是一种面向过去的教师评价方式,是通过考核教师的资格与能力,为教师的聘任、晋升、加薪、解聘提供依据。例如,采取“指标一量化”模式。评价者注重用数量化的技术方法来获取数据材料,对教师评价经常采用“评价表”的方式、“听课”打分的方式,对教师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处理,判断其是否己具备了奖励或惩罚的条件,为教师奖惩提供事实依据。
二、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等欧美国家在总结传统的“终结性教学评价”、“形成性教学评价”的实践经验与得失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了教师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依据学校及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综合素质、工作能力与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促进教师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笔者认为,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1、人际关系和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不仅是经济人,而且也是社会人。人除了有经济需求外,还有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教育学家用此理论来分析教师,发现教师不仅是经济人,更应该是社会人,他们追求安全、归属感,希望得到认可与尊重,在教师中同样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深受人际关系理论的影响,能够满足教师社会、心理需求,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论文参考网。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其主要观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需要产生动机。人的需要有高低之分,当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能满足上一级的需要。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由高到底一次排序的。论文参考网。学校教师把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作为人生追求目标。论文参考网。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深受需要层次理论的影响,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此同时促进教师个人需要与学校需要相结合,进而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基础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针对传统发展观而提出的。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单一发展模式后开始反思,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符合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模式。可持续发展观将发展的中心由“经济”过渡到了“人”,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教育最基本的功能表现为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和研究的深入,其领域从最初物质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拓展到文化精神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融入了人文科学的思想和内容,深入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而使可持续发展理论延伸到教育领域。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整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正是基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3、现代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既指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指教师在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与价值的实现。对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其职业生活中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教师评价要尊重差异,从生命的视角,促进人的发展这一角度来展开。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