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让青春洋溢幸福的笑容—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幸福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6-01-08  作者:佚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在体验和主观感受,通过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积极的自我实现的意识驱动下, “触摸”学习中幸福的存在。

 

例如,笔者在高三复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种道路”这一知识点时,就提前一天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分成若个学习小组,分别代表国民党统治集团、中国共产党、中间党派,让他们站在各自的政治立场,向大家表达各自的政治主张。各小组准备完了,就选派代表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了,人人都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幸福感油然而生。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举办历史故事会,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一种自我成就感,从而感受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感。这种幸福体验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能使学生产生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并不断地向下一个幸福体验的目标迈进。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感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于是成绩上的差异也就在所难免了,假如还是以单一的成绩来评价学生,那么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遭受心灵伤害,甚至人格扭曲直至悲剧发生。新课程改革,从注重教学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最佳成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的话语权,情感冲突得到体验,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能力得到锻炼,这就是一种幸福。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学生体验了学习过程的快乐,也就触摸到了学习中的幸福感。

2. 开掘丰厚历史内容——让学生“感悟”幸福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倡导“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在人文精神指导下, 高中历史教学应更关注学生的幸福感体验和生命的质量。历史课的学习对于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国家命运、生成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等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是为了受教育者生活得更美好,历史教师作为施教者,应该注意发掘历史教材中蕴涵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幸福感渗透教育,让学生“感悟”幸福。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开发并及时捕捉教学内容中的相关人文知识,适时渗透幸福感教育。如笔者在选修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一课教学中,收集整理了一组历史图片,命名为“历史的眼泪”:战死的士兵、集中营堆积如山的眼镜、废墟中孤儿的哭泣、一望无际的墓碑……在淡淡的背景音乐中,学生的心灵都被那些历史图片打动了,教室里一片沉静。联想到校园内刚发生的一名学生离家出走的事件,笔者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渗透幸福感教育的好时机,于是就临时增设了一个思考题:“你看了这些历史图片,你有何感想?”经过几分钟的短暂思索,很多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我憎恨战争。战争使世界各地硝烟滚滚、枪林弹雨、烟雾弥漫;战争使河流不再清澈、蓝天不再湛蓝、阳光不再明媚;战争使许多无辜的手无寸铁的平民倒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下……”“我们可以把战争这个词从字典里永远删除吗?可以让那纯洁、和平的鸽子满天飞扬吗?可以让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吗?我相信,只要人人渴望和平,呼唤和平,战争将永远消失……”“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我是幸运的,我是幸福的,想想以前的我,总是怨天尤人,还经常和同学闹矛盾,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

笔者认为,历史课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掌握是一方面目的,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借助所学让学生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命运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当今的幸福生活有自然的感悟,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成为一个有幸福体验的人。高中历史课中有很多进行幸福感人文渗透的素材,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3. 实践感恩历史文化——让学生“创造”幸福

马卡连柯曾说过,“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 。历史教学和所有教育一样,是以生命体的幸福为终极目标,它要培养能享有幸福、创造幸福的人。历史文化中有许多优秀传统,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这些都是我们炎黄子孙对感恩行为认同和崇尚的经典佳句。感恩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懂得感恩,不仅能够使人体验生活的幸福感,对环境与他人充满敬重、关切和珍爱,还会激励人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加美好而奋斗。心怀感恩的人,心中才会真正洋溢幸福,才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幸福。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幸福感不强烈,笔者认为不是大家没有努力追求幸福,而是因为不能发现并认同身边小小的幸福。很多真正幸福的人是懂得发现并且珍惜身边小小的幸福的人。一次寒假,学校布置了“ 我为父母洗一次脚”的感恩活动,并要求学生及时写下自己当时的感想。开学后,笔者从学生的感想中,摘录了一些句子:“我感觉那一刻,有一种亲情,一种幸福,一种荣耀在我心头涌动……”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主动给我妈倒水洗脚,好像觉得现在自己长大了,懂事了很多……”“摸着妈妈长着老茧的脚,感觉妈妈太操劳了。回想起以前的不懂事,很是羞愧……”“看着父母欣慰的表情,感觉很开心。希望自己永远不要再做让他们伤心的事情……”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感恩活动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了多么大的波澜!有感恩心的人肯定会上进,因为为了报答别人,为了回馈社会,他就会不自觉地“逼” 自己更上进。因为只有上进,才能更好地、更有质量地感恩!幸福永远围绕在每个人的周围,人需要学会感知幸福,拥有怀抱感恩的生活态度。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有幸福感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健全的人。

人生只有不断地被这样的感动和感激充实着才会变得精彩,懂得去感恩真的是一种幸福,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幸福的人,因为他总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一个人是否热爱生命,是否热爱生活,是否懂得被爱,是否懂得爱人。这一切都左右着人对幸福的感受和创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智慧。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我们将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对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心中就会幸福常在!在感恩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幸福感受,逐渐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和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

五、“幸福感”教育的几点体会

1.幸福感教育能取得喜人效果。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让校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真正地发挥作用
下一篇论文:医学物理学演示实验教学探索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