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完善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策略浅析

时间:2015-11-13  作者:张华

完善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策略浅析
论文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策略

一.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小学生则是一个民族的期望所在,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也是民族发展的任务。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师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维方式来指导教学,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由于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数学教学更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依据学科特点,努力培养与发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而创新过程不仅是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勇气。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很多,如巧妙构思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形式等等。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向信息交流的载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很好地体现出来,对于小学生尤为重要。教学语言的设计至关重要。关键性的教学语言应该既精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

知欲,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总之,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自己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二.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适量合理的练习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参与教学的某些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小学生获取知识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年级越低感知越高,其思维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具体程序是提供事实—操作、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根据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如果每堂课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适量合理的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1. 鼓励小学生动手操作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应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可以培养手脑并用的能力,及初步掌握独立操作的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倡导学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获得全面正确的知识。例如,讲授几何认知课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图形,通过看、摸、数、量的实践活动,充分感知,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各种形状特征等。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知识,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 鼓励小学生动口“演讲”

动口,就是让学生去讲、去说,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例如一道数学题可能有几种解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积极发言,甚至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思考的方法直接讲给全班同学听。这种方法可以为一题多解开拓思路,发散思维,相互启发。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通过多向思维,甚至逆向思维逐渐学会了创新,加速了认知过程。通过让学生把思维过程和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效果。

3. 适量、合理、生动的练习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努力创造生活情境,将“生动活泼”的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练习或者作业也同样需要“生动活泼”。现在,某些数学练习题是纯数学化的题目,题目的呈现方式乏味、枯燥,无法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相反,有些优秀的小学数学题目新颖独特,有的还配以生动的图片,简单形象直观,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对题目的理解,同时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现实生活,达到正确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人物,创造一种融洽、宽松的教学情境,学生跃跃欲试,兴趣浓厚,消除了胆怯的心理,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过程,从而萌发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总之,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同时,老师需要设计和布置适量、合理、生动活泼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开发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三. 增加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负一定责任。因此,教师要爱护学生,要把感情交流和心理交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学会对学生进行表扬而非批评,鼓励而非不屑,给予一次表现的机会,给予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都可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教学过程中,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极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自由创造才能。要想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给学生留下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的平台。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块肥沃的土堆,只要拥有了这片土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得以萌发。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就要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善于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游戏、耐人寻味的故事、风趣幽默的谈话等创设一种和谐的情境。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来。

总之,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全等三角形证明的几种方法
下一篇论文: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三步棋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小学数学论文
最新小学数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