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亲切流露有利于消除对方的紧张和防范心理。教师如果不苟言笑,则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鸿沟,因此,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亲近后进生,应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理解与更多的爱。学生有时对某些事情可能想不通,出现和教师“顶撞”的现象。这时,如果教师用命令的口气强制他们完成某件事情,则会进一步激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容易造成严重后果。教师应视学生为朋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向他们耐心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沟通,使学生感到朋友般的真诚,在问题解决之后,他们会因为自己刚才的不理智行为而感到愧疚。长此以往,师生关系就能自然、和谐、融洽,使学生更乐意学习,更乐意转变。
4.2教师应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调动儿童兴趣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变化大,注意持续时间短,而游戏丰富多样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的特点,极易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锻炼动作技能。例如:在上立定跳远的课中,创设一种“青蛙玩耍荷叶”的情境,开始让小青蛙们做游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自主练习,从中找出所学技能的特色,而且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4.3 教师运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成为他们心中可以信赖的人,这样对防止和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安和恐惧心理都有重要作用。其次还要加强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指明努力的方向。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要善于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和捕捉信息,用简明、形象、口诀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在纠正动作的要领复述、提高、对比对学生所做的动作的肯定,鼓励等语言都要恰到好处,即使是对学生的批评也要使学生感到温暖、刺激柔和、如浴春风,便于产生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学生的紧张、自卑心理的消除。
4.4 因材施教
教师要多关心,多帮助,少批评,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正如马卡连柯所指出的:“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如何信任他,使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正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好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护和恢复具有自卑感的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长处;在有一定危险的练习加强帮助和保护,增加安全感,鼓励他们尽能多的参加各种比赛,多锻炼。
4.5学生自身要求
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体育实践课多在室外进行,环境、气候等许多不利的因素会干扰学习过程,何况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行为的自制力、情绪的自控力都较差。学习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练习当中精神饱满、听从指挥等,以规范化的纪律要求来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5 结论
小学体育学习困难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通过一定的措施都是可以解决的。故我们小学体育教师要担当此重任。只有在小学阶段、在学生刚接触体育的时候就培养正确的体育意识,以后才会以端正的态度去看待体育的。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阶段的心理和成长阶段的特征,掌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用母爱般的关怀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去关心他们的成长;第二,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做好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需要;第四,做好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体育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沈钧毅.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J].福建体育科技,2002(2).
[2] 蔡春华,刘展仁.关于大学体育差生课外体育锻炼实施运动处方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6(1).
[3] 张华鑫.聊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制约因素的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2005(1).
[4] 季士勤.对体育“差生”实施“成功教育”的尝试[J].体育科学,1994(3).
[5] 陈佩辉.论体育教师产生教学心理偏差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