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措施与途径刍议-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学生,自信心,培养,措施,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自信心的重要性
3月1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要坚定信心。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我们已经准备了应对更大困难的方案,并且储备了充足的‘弹药’,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的政策。”温总理的话,让国人信心倍增。“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给我们信心,带来经济寒冬中的浓浓春意。
中国基础教育培养出了不少人才,但这种人才的特质与西方发达国家所讲的人才有很大区别。杨振宁在中国科协2000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中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演讲中指出,“美国中学生在考试中是比不过亚洲学生的,常常只考倒数的名次。美国学生兴趣广泛,亚洲学生则往往钻入狭窄的专业;美国学生东跑西跑,亚洲学生按部就班;美国学生活力充沛,亚洲学生安安静静;美国文化培养学生勇敢,亚洲文化则训练学生胆怯;美国学生有自信心,亚洲学生则没有自信心;……”。评价一种教育,不仅要看它是否培养出了某种特质的人才,还要看它是怎样培养出这种人才的。中美教育的比较结果表明:个体的心理定势在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
信心对国家是这样,同样对每个人也很重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充满竞争的世纪。“让学生学会思考、实践、创造”(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人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发生作用。人们大都根据对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指令自己的行为,由此而来的行为积极程度又直接联系着活动的效能。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裹足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中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
二、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措施
1、爱心感染,点燃自信
学生缺乏自信,是由于极少体验成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
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2、赏识自我,树立自信
学生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往往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所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赏识自己,这是增强自信消除自卑的良策。
我利用心理健康课组织学生做寻找优点的游戏。
方法一:学生自己找自己的优点。
方法二:优点大轰炸,即小组同学都来找其中一位组员的优点。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进取有了信心。对个别找不到自己优点的同学,我让全班同学帮他找优点,帮助树立自信。
3、创造机会,表现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自信,产生自卑情绪总是与多次的失败经验相联系。而自信心则是成功的必然情感体验。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具体途径:
1、适应新课程理论,课堂教学多开展“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育机家杰夫认为“讨论课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使他们逐步增加交往的自信心并积极地接受别人。学生们通过与他人合作的体验,在交流和交往中激发和培养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及对他人的关注,促进其心理、社会意识的成长及成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讨论中(特别是在小组讨论中),在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鼓励下,也能从小范围内的参与逐步培养自信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