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论唐诗中海洋意象的抒情价值_文学艺术论文

时间:2012-03-10  作者:秩名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全唐诗》卷一二七

描述了海中的日本国和中日的海上交通,并通过对历史悠久的海外、海上传说的叙述,营造了迷离奇异的海洋意象,从而将送友人漂洋远去的情感写得字字情真、句句断肠,而又抒发有度,欲泪还止。

再如徐凝的《送日本使还》:

绝国将无外,扶桑更有东。来朝逢圣日,归去及秋风。

夜泛潮回际,晨征苍莽中。鲸波腾水府,蜃气壮仙宫。

天眷何期远,王文久已同。相望杳不见,离恨托飞鸿。

——徐凝《送日本使还》,《全唐诗》卷四七四

这首诗通过海洋意象的营造表现大海的苍茫广阔、路程的遥远艰险,深深传达出作者对日本使者分离时的依依深情。

关于送新罗使者归国,例如孟郊的《奉同朝贤送新罗使》:

淼淼望远国,一萍秋海中。恩传日月外,梦在波涛东。

浪兴豁胸臆,泛程舟虚空。既兹吟仗信,亦以难私躬。

实怪赏不足,异鲜悦多丛。安危所系重,征役谁能穷。

彼俗媚文史,圣朝富才雄。送行数百首,各以铿奇工。

冗隶窃抽韵,孤属思将同。

——孟郊《奉同朝贤送新罗使》,《全唐诗》卷三七九

“淼淼望远国,一萍秋海中”的想象,“恩传日月外,梦在波涛东”的诉说,“浪兴豁胸臆,泛程舟虚空”的情怀,营造出迷茫遥远的海洋意象,很好地烘托了诗人对新罗使者的惜别之情。

再如张籍的《送新罗使》:

万里为朝使,离家今几年。应知旧行路,却上远归船。

夜泊避蛟窟,朝炊求岛泉。悠悠到乡国,远望海西天。

——张籍《送新罗使》,《全唐诗》卷三八四

“应知旧行路,却上远归船”的牵挂,“夜泊避蛟窟,朝炊求岛泉”的关怀,使得“悠悠到乡国,远望海西天”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除了表现送来使归国,海洋意象还常常被用来表现送友人出使海外时的惜别之情,例如窦常的《奉送职方崔员外摄中丞新罗册使》:

帝命海东使,人行天一涯。辨方知木德,开国有金家。

册拜申恩重,留欢作限赊。顺风鲸浪热,初日锦帆斜。

夜色潜然火,秋期独往槎。慰安皆喻旨,忠信自无瑕。

发美童年髻,簪香子月花。便随琛赆入,正朔在中华。

——窦常《奉送职方崔员外摄中丞新罗册使》,《全唐诗》卷二七一

“顺风鲸浪热,初日锦帆斜”,“夜色潜然火,秋期独往槎”,通过这些海洋意象的描绘,烘托出对友人渡海出使的关切。

再如马戴的《送册东夷王使》:

越海传金册,华夷礼命行。片帆秋色动,万里信潮生。

日映孤舟出,沙连绝岛明。翳空翻大鸟,飞雪洒长鲸。

旧鬓回应改,遐荒梦易惊。何当理风楫,天外问来程。

——马戴《送册东夷王使》,《全唐诗》卷五五六

“片帆秋色动,万里信潮生”,一副“孤帆远影碧空去”的影像宛在目前。“日映孤舟出,沙连绝岛明。翳空翻大鸟,飞雪洒长鲸”,生动的海景描绘表现出作者对海洋的理解,衬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离情。

(三)、唐诗中往往用海洋意象寄托忧戚感怀

大海远离尘世、凶险莫测的一面也给人的忧戚感怀提供了宣泄的凭借。唐代许多诗人都通过海洋意象来表现感时、身世、浮沉等人生命题,无论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的感慨[⑦],还是李白“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⑧]的激愤,他们都是通过海洋意象来抒发人生感悟、忧戚情怀,感叹属于他们的或成或败、或喜或忧、或舒泰或穷蹙、或恢弘或卑微的心理境况。无论瞬息即兴而感发,还是在追踪往昔中流露出感情最本色的底蕴,在海洋意象的烘托中,这种种情感使读者获得了由衷的共鸣。例如孟浩然的《岁暮海上作》: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论文发表。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孟浩然《岁暮海上作》,《全唐诗》卷一五九

这首诗中的海洋意象很值得赏玩与回思。“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诗人忆古思今,在海中“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感慨岁月流逝而又无可奈何,只能自言“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可是“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又体现了诗人微妙的情感变化。从全诗来看,海洋意象成为其抒发感伤心境的凭借。

再如独孤及的《海上寄萧立》:

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

旧国在梦想,故人胡且越。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海西望京口文学艺术论文,两地各天末。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

日南望中尽,唯见飞鸟灭。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

——独孤及《海上寄萧立》,《全唐诗》卷二四六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这一海洋意象的营造很好地渲染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知交零落、音讯难达的伤怀,用“海西望京口,两地各天末。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这样富有感情的诗句,强调天各一方的离愁,从而营造出深沉悠远的艺境,抒发其忧戚感怀之情,意味悠长。

又如钱起的《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

山观海头雨,悬沫动烟树。只疑苍茫里,郁岛欲飞去。

大块怒天吴,惊潮荡云路。群真俨盈想,一苇不可渡。

惆怅赤城期,愿假轻鸿驭。

——钱起《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全唐诗》卷二三六

“悬沫动烟树”、“郁岛欲飞去”、“大块怒天吴”、“惊潮荡云路”,雨中海上的种种景色,蕴含了诗人太多难以表达的忧戚感怀,因此只能感慨“惆怅赤城期,愿假轻鸿驭”。通过海洋意象的营造反映出诗人深广的忧思。

另外,有的诗人也通过海水、海边树等具体海洋意象来表现忧戚感怀,例如韩愈的《海水》: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馀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韩愈《海水》,《全唐诗》卷三四五

通过海洋意象的营造反映出诗人深广的忧思。“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开头便以海水起兴抒发感情,接着通过“海水”、“鲸”、“鹏”等具体意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忧戚感怀像曲回的愁肠,百转千回,难以平复。

再如皇甫冉《赋得海边树》

历历缘荒岸,溟溟入远天。每同沙草发,长共水云连。

摇落潮风早,离披海雨偏。故伤游子意,多在客舟前。

——皇甫冉《赋得海边树》,《全唐诗》卷二五〇

诗人以“海边树”这一海洋意象表现自己浪迹天涯、客居他乡的忧戚感怀,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


参考文献:
?[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冷月葬花魂-回族女性的命运悲歌_抗战
下一篇论文:论李煜以物喻愁词在北宋词家中的回响_承传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