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唐人选唐诗研究——唐人选唐诗的标准解读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笔者所研究的是1993年傅璇琮先生编撰的《唐人选唐诗新编》,它是继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编印的《唐人选唐诗(十种)》后又一“唐人选唐诗”选本结集,并在此基础上增补了《翰林学士集》、《丹阳集》、《玉台后集》、《珠英集》四种,它删去了似为抄录而非编选的敦煌写本唐诗,共计收录13种“唐人选唐诗”。再者,编选者自身的兴趣爱好、学术视野、诗学观念与选评标准等,也同样影响着诗人作品的是否被选,选家的编选目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唐人选唐诗,标准,解读
 

笔者所研究的是1993年傅璇琮先生编撰的《唐人选唐诗新编》,它是继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编印的《唐人选唐诗(十种)》后又一“唐人选唐诗”选本结集,并在此基础上增补了《翰林学士集》、《丹阳集》、《玉台后集》、《珠英集》四种,它删去了似为抄录而非编选的敦煌写本唐诗,共计收录13种“唐人选唐诗”。

据笔者统计,13个选本中,只有殷璠的《河岳英灵集》、芮挺章《国秀集》、姚合的《极玄集》、韦庄的《又玄集》、韦毂的《才调集》分别选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这四位大诗人的诗。具体情况见下表:

 

书名 作者 李 白 杜 甫 王 维 白 居 易
河岳英灵集 13

 

 

15

 

 

国秀集

 

 

 

 

7

 

 

极玄集

 

 

 

 

3

 

 

又玄集 4 7 4 2
才调集 28

 

 

2 27
总数 45 7 31 29

其中,有些诗在选集中有重出现象,如《河岳英灵集》、《又玄集》都选录了李白的《蜀道难》、《古意》,《河岳英灵集》、《国秀集》都选录了王维的《入山寄城中故人》、《息夫人怨》、《淇上别赵仙舟》(在《国秀集》里分别题为《初至山中》、《息伪怨》、《河上别赵仙舟》)等。

然而,“唐人眼中的唐诗,与我们眼中的唐诗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正是我们今天的唐诗研究者不可忽略的”[i]。众所周知,诗词曲赋都不是无病呻吟,无缘而发,皆由心而来,由事而起。选诗亦然,也并非胡乱拼凑,选与不选,决乎于时代风尚、选家品味等多种因素。

一、 与时代的吻合

1、与选本编选时间的吻合

首先,看上文列表,白居易的诗歌只在《又玄集》和《才调集》中被选录,杜甫的诗歌只在《又玄集》里被选录了7首。据《唐人选唐诗新编》记载,殷璠的《河岳英灵集》选录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714-753)时常建至阎防等24人诗,芮挺章的《国秀集》选录开元元年至天宝三年(712-744)自李峤至祖咏等85人诗,姚合的《极玄集》选录开元九年至天宝末(721-757)以钱起、郎士元等人为主的诗。而白居易生于772年,卒于846年,也就是说他所生活的年代晚于这三个选本所选录的时代,他的诗歌当然不被殷璠、芮挺章和姚合所选录。

杜甫的青年时代是在盛唐度过,并且过着一种裘马轻狂、自由散漫的生活。几次科考的失利,不仅让他尝到严重的挫败感,也使他诗名一度被埋没。没有百姓的流传和达官贵人的引荐,这对于唐代,一个还是以手抄本为主的时代来说,选家们很难熟悉杜甫的作品,然而殷璠、芮挺章和姚合他们选诗的时间也正好是杜甫鲜有人知的盛唐时期。

而杜甫的诗又多作于天宝四年前,漂泊西南时期,远离政治中心,此时各地军阀纷起作乱,吐蕃回纥侵扰不绝。致使杜甫所作之诗无以被及时地传颂到京津地区,更难以传达殷璠、芮挺章、姚合之手。直至宋代,人们对杜甫诗的关注逐步加深,杜甫的“诗圣”地位才逐步确立,但已经错过了殷璠、芮挺章和姚合编选文本的时期。

2、创作内容与编选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吻合

A、与政治经济的吻合

据统计,《河岳英灵集》和《才调集》选录李白诗歌分别为13首、28首,总共占了《唐人选唐诗新编》选录李白诗总数的91%以上。

盛唐,即 “安史之乱”前。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也达到一种全盛时期,尤其是唐诗经过一百年的酝酿和进步,在此时达到颠峰状态。这为唐人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积极向上的氛围,不仅激发了士人对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开始为孕育和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艰苦奋斗。可以说,整个盛唐呈现出一派豪迈奔放、雄浑壮大的气象。

李白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来表现对时代、对人生的自信,也始终坚信这份建功立业的心终有实现之日。即使是官场上的时进时退,让他或喜或悲,依然果敢地做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面对歧路彷徨的苦闷,还是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盛唐那繁盛气象带给世人的壮大气势和拼搏精神。他的诗歌是盛唐风骨的歌颂,是时代的演绎,作为最体现“盛唐气象”的《河岳英灵集》必然选其诗。

中唐时,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暴露出一系列重大社会政治问题,白居易的《秦中吟》就是其真实写照。顺宗永贞年(805)时,发生过以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为核心的永贞改革,提出抑制藩镇、打击宦官、贬斥贪官、罢苛政繁捐等。但改革仅七个月,便遭惨败,情况反而加剧。《无民税》中“国家有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深刻地反映了此时“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后的社会现状,国家为民减负的初衷扭曲地变成农民的脚拷。

《伤大宅》中“厨有臭败肉,库有朽贯钱”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官吏、豪门大宅们罪恶的嘴角。是他们酿成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剧,也是他们在操纵着社会的变形。论文大全。腐朽的社会造成了明显的贫富差距,这种差距造就了《贫家女》所叙述的“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 的不同命运。

在此,白居易用这种讽刺的手法,同情生民疾苦,怒斥了统治阶级的贪暴,揭露了这个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他的这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风格,让他的诗成为尖锐现实的真实反映。

B、文学思想上的吻合

经历了初唐近百年的探索与追求,到盛唐这一时期,文学思想以一种成熟与繁荣的面貌体现在诗歌的创作之中。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贞观末(650前后),标格渐高;景云(710)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727)后,声律风骨始备矣!”表明唐诗集汉魏诗气象浑沦与齐梁诗情致委婉等众家之长,已经形成声律和风骨的发展大势。总的来说,从盛唐诗人们对诗的审美风尚和创作追求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文学思想趋向于追求兴象玲珑的诗境。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谈谈文学作品中的“移情美”
下一篇论文:图形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