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学校教育的幸福指数-论文网

时间:2015-02-25  作者:权梧桐

论文摘要:学校教育的幸福指数-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学校,教育,幸福,指数
 

当下十分流行对国民幸福指数的测量及排名,国民幸福指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我们说到幸福就涉及满足,愉悦等感觉,所以幸福感就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程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教育领域的幸福感是对现有的教育的客观条件以及发展程度的真实判断,以及对教育所能带来的对自我发展的意义和心理满足程度的价值判断。记得在本科实习时有一段这样深刻的记忆: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为了了解他们的心态与兴趣,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和他们进行了一次开放式的聊天。我们规定什么问题都可以互相问。同学们大都问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而且十分活跃。当我问到他们在学校过得是否快乐时,他们却回答说,只要和学习无关干什么都会幸福快乐。这种回答实然有些夸张,但无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教育的一个缺失点――不重视教育主体的情感体验,从而导致诸多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对老师的抵触情绪,而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因此受到伤害,导致学校教育毫无幸福所言。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才能让参与其中的人感到幸福呢?

一、影响教育领域幸福指数的因素

教育中的幸福指数都有那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呢?首先,对学校教育中的幸福归因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归因:物质层次归因和精神层次归因。在教育的过程中或者最终得到了物质方面的利益并内心感到满足的体验属于物质层次的归因。比如,教师得到了政府或者学校的福利以及奖金等而感到工作很满意并愿意努力工作。学生因学习成绩优秀而得到奖励从而更加努力学习等等。而在教育过程中由于获取知识而感到满足,或得到大众的赞赏或认同而体验到自信等情感属于精神层次的归因,其中也包括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因素。这两个层次的原因是互相联系的,只有以一定的物质做基础才不会显出精神幸福的空虚,只有以精神为动力才能产生更多的物质幸福。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在实现教育幸福时一定要将二者统一起来。

二、如何提高学校校教育的幸福指数

当今学校教育发展的步伐在加快,教师更加的专业化,教学方式更加科学化,学校管理更加有序化和有效化,那是不是就可以说参与到学校教育中的人就更加的幸福呢?事实反映并非如此。要提高教育的幸福指数,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新建构“最大幸福原则”

学校教育的目的总的来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可见实现了教育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幸福能否实现。我们所倡导的是爱国教育与集体教育,凡是应以实现集体的幸福为准,因为我们个人只是集体的一份子,集体的利益是个人发展的保障。所以,应该努力实现整个教育的幸福,提高整个教育的幸福指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所说的这种最大幸福原则与功利主义的不同。不同在二者的前提不同,实现方式不同。杰尼米边沁是功利主义的创始人,他把“最大幸福原则”解释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其理论前提是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而为了集体的利益必须无条件的去牺牲个人利益,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其实现方式法律及约束,他认为“约束力”既是制裁力,又是动力,既是原因,又是手段。认为一切惩罚都是恶的,但法律的惩罚只有在以恶制恶的意义上才是善的。

而我们要在其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它,首先我们不能极端的反对个人主义,社会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个人利益的集合,我们不能盲目的牺牲小我去成全大我,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因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绝不可为了追求高的教育效率而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所带来的幸福是真正的幸福,而不是作为装饰品的浮夸表象。那么,我们的最大幸福原则的前提就是个人的基本权利不遭受破坏,应尽可能的顾及到个体的情感体验。如果只是单纯的考虑大多数人的感受而忽视关心弱势群体,或是损害了个人的合法权利,那将是另一种不公。所谓的“绝大多数人的暴政”也会随之出现。那么,这样的教育和社会还会幸福吗?而且,幸福指数的提高不仅在于其有幸福感的人数的提高,而应更注重其质量的提高,纯粹因为物质利益的享受感到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因此,功利主义到了约翰密尔那里得到了修正,认为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并且要关注个人的合理利益,要求个人主义同时也是利他主义。所以,能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协调好的教育才是幸福的教育。从宏观上来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教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则更看重的是教育的实际效益,但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培育人的活动,所以我们更应从微观层面出发,看它对个体的价值和意义。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过程,但我们可以更多从微观层面和实际中加以改善,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加强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_调查问卷
下一篇论文:信息技术课教学呼唤创新教育-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素质教育论文
最新素质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