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析-论文网

时间:2015-03-18  作者:成美玲
高校的教师知识层次高,又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主要力量,因此,要发挥他们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一)深入研读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相结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尤其是学生的需要相结合,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的深奥的原理能为广大的群众尤其是广大的学生所接受和掌握,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研读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作品解释深奥的道理。正如列宁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5】理论通俗化是理论得以大众化的首要条件,但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和庸俗化。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必须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能很好的把马克思主义以通俗明白的语言传达给学生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才能是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从而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二)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队伍,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对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理论界从不同层次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其中,从理论研究层面看,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概括为“六进入”,即进入学科、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大众文化形式、进入大众传媒阵地、进入思想。【6】而对于高校来说,进入学科、进入教材、进入课堂以及进入思想这四个方面的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得这些途径得以实现,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高校的思想理论教育,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这就要求高校中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队伍。

如何在高校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队伍,第一,教师必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要使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师必须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坚定的信仰。只有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才会有永远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才能热爱自己的职业,终于教育事业,乐于将教育教学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才能把自我价值溶于社会价值,增强从事教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让学生从教师的坚定信念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信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第二,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客观的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成长规律。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目睹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改革的受益者,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当代的大学生表现出了他们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大学生的特点。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他们,辩证的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从而有针对性的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普及教育活动。第三,必须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为高校培养出大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人才。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培养出大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人才,发挥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巩固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

(一)重视思想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对理论的认同

课堂教学,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环节,必须不断地加强和创新课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理论的认同。内容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努力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科学内涵和要求贯穿到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宣传教育内容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空洞的说教只能引起大学生的反感,理论联系实际才是受大学生欢迎的大众化方式。

(二)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大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

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有重要的作用。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解读好莱坞电影对东方“他者”的建构--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末代皇帝》为例-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0世纪20年代中国大地上的社会主义乌托邦-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