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析-论文网

时间:2015-03-18  作者:成美玲

论文摘要:自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要求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宣传日益成为中央重视、人民关心、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之一的高校系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更应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高校自身特点、教师队伍建设、青年学生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从而发挥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通过宣传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1】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问题,积极探索其有效的实现路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们通过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的探索,使高等学校成为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

一、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多层次、多角度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社会科学院系统、高校系统、党政部门系统、党校系统和军队系统组成的多路社会科学研究、传播大军。高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理应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高校教育主要以思想理论教育工作为主,注重思想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以及理论的不断更新,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路上还应该继续探索新的途径,从而不断发挥它的作用。

(一)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

1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为基础的是要推动价值观、方法论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提升国民的综合文明素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就是对社会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让更多的人将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内在的价值支撑和精神支柱,让更多的人能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引领和提高他们,能使他们自遇到各种挫折、困难、成功和失败的时候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调节自己。因此,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上进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十分重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大学生,使他们能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适应社会,从而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2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普及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及和宣传,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武装群众,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当代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缺乏了解,并且对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产生反感和厌恶,因此,我们在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要注重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结合大学生最为关注的实际问题,运用大学生熟悉的话语体系,针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进行理论宣传,调动、满足大学生的情感和理论需要,使之能在受教育过程中找到科学理论来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3】

(二)端正学风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是贯彻党的建设过程中一项重大问题。我们党的学风是指党的理论学习的风气和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就上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关于学什么的问题,就是如何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就是要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怎么学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学风问题,高校学风的好坏决定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程度。

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知识层次较高,思想活跃,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变革精神,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习和研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中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学风问题,例如,在学习态度方面,没有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观,不重视学习,不善于学习;在研究方面,远离现实问题,远离群众生活,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在宣传教育形式方面,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生硬刻板。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高校忽视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对师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忽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4】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观,必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给学风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发挥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建设一支出类拔萃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普及的理论队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或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宝贵的历史经验。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解读好莱坞电影对东方“他者”的建构--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末代皇帝》为例-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0世纪20年代中国大地上的社会主义乌托邦-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