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通过分拆、重组等方式,对石油、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等传统垄断行业进行了改革,打破了垄断格局,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第三,调整经济结构。中国政府针对农业生产率低下、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落后等问题,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
(2)中国政府行政制度环境的变化。入世后中国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自我改革、调整和完善:第一、改革行政审批制。据统计,中国政府目前已取消789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就有560项。第二、培育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商会、会计师、律师等现代中介服务业已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及监督者。第三、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将建立起一个更符合机构精简、更开放、更透明、更有效率、更廉洁勤政的政府
(3)法制环境的变化。第一、吸收外商投资政策符合透明度原则。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已经对涉外法律法规进行有关清理工作,目前国家与地方的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以及中国对外承诺已基本一致。第二、认真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按照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措施》的要求,中国对《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国内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的修订。
2.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外资企业在选择制造业子公司区位时,一般把市场开放程度和市场规模的大小看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较高的市场开放程度会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有利于吸引FDI。而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将可以接近消费者和要素市场,从而减少运输成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并获取集聚规模经济效益。
(1)中国市场开放程度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可以反映该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放程度。
表2 2002-2008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GDP/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GDP
进出口额
外贸依存度%
2002
14540.4
6207.7
42.7
2003
16479.6
8509.9
51.6
2004
19365.02
11545.6
59.6
2005
23027.2
14219
61.7
2006
27798.7
17604
63.3
2007
34602.9
21761.8
62.9
2008
43270.2
25632.5
59.2
数据来源:联合国数据库
从表2可以看出,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践行入世承诺,逐步开放我国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在2004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一直呈迅猛的发展事态,到2007年翻了一番。另外,在五年的过渡期之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在2005年后一直处在60%左右的高位。另外,据统计,2009年,中国进出口额已经全面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2)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一般说来,一个地区的市场规模大小可以用其经济总量规模如GDP来进行衡量,GDP越大,市场规模就越大。

图1 中国GDP(千亿美元)和人均GDP(百美元) 变化趋势图
众所周知,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GDP增长速度每年基本保持在10%速度左右。如图1所示 ,我国2002年我国GDP大小是1.45万亿美元,而到2009年末,我国的GDP已经接近5万亿美元。8年间,GDP规模接近翻了两番,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另据报道,2010年上半年,我国总体经济规模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另外,亚洲开发银行近期发布报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指出,亚洲2008年中产阶级人数达19亿,占亚洲人口总数的56%。而就绝对数量而言,中国中产阶级人数是亚洲最多的,达到8.17亿,在所有亚洲国家中居首位,占全国总人口的六成以上(如表3)。中国即将从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社会,转变成出口、投资和消费拉动型社会。未来,谁抓住中国市场,谁就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表3 中国人均收入(单位美元/每天)的人口分布(%)
收入等级
中国
1995年
2002年
2007年
<1.25
23.9
11.9
1.7
1.25-2
20.5
16.5
5.1
2-4
37.7
34.0
23.4
4-6
12.4
18.7
21.5
6-10
4.8
13.9
25.5
10-20
0.7
4.7
18.7
>20
0.0
0.4
4.1
合计
100.0
100.0
100.0
2-20
55.6
71.3
89.1
数据来源:《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
3.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人力资源丰富
在知识经济这个新的阶段中, 生产的组织既不是由土地、自然资源等要素开始, 也不是由货币资金的拥有开始, 而是由高素质人才的创新开始。因此,人力资源优势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
据统计,到 2008年,中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 9年,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足7年),相当于1949年的9倍;全国科技人力资源 4200万人 (2007年数据 ),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约为 1800万人 (美国为1700万人 ),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人员为 161.4万人年(美国为 140万人年 );全国各类人才资源总量 1.14亿人 (相当于世界第 12人口大国 )。上述总量指标均已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实现了从文盲充斥、愚昧落后的人口大国向名副其实的世界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大国的跨越式转变。
另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才总量将增至1.8亿人。其中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200万人;培养造就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名左右能够引领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企业家;培养开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800多万人。届时,中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人才强国。
4、中国基础设施完善。完善、健全的基础设施可以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联合成统一的整体, 有利于外资企业降低运输成本和信息成本, 提高投资收益,基础设施越完善,对FDI的吸引力越大。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交通运输状况改善,水、电、通讯等供给能力的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会增强。
5、中国产业聚集程度高。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