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对发展方式转变中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的新探讨_总量平衡

时间:2012-03-14  作者:秩名
  材料产品 政府

6亿元1亿元

产业末端厂商 10亿元总供给 10亿元总需求

2亿元

社会福利

1.5亿元1亿元支出2.5亿元

社会福利 居民

图-1,社会经济的原始总供求平衡

伴随产品的生产,进入该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马克思,1867)[3]。因此,产品折旧成本会成为该产品价格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折旧率分别定义为社会厂商单位产品折旧金额占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表示为z,并假定社会厂商现在的利润率和折旧率分别为15%和5%,即q=15%,z=5%,而k、t、f不变,那么,在上述模型中,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利润和提取的折旧金额分别为10×15%=1.5亿元和10×5%=0.5亿元论文格式模板。

根据上面的讨论,同样的道理可知,产业链条上上游厂商所实现的利润和所提取的折旧分别为:Gq(1-f)/(1-f)、Gz(1-f)/(1-f)。当n趋向无穷大时,现在将f=60%、q=15%、z=5%和G=6代入以上各式可得:上游厂商实现的利润= Gq(1-f)/(1-f) =Gq/(1-f)=2.25亿元。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Gz(1-f)/(1-f)=Gz/(1-f)=0.75亿元。也就是说,所有上游厂商向产业末端厂商出售6亿元的材料产品后可实现2.25亿元的总利润和可提取0.75亿元的总折旧金额。

本期提取的折旧总金额为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与产业末端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之和,即0.5+0.75=1.25亿元。于是,在没有社会储蓄的情况下,本期形成的实际社会需求为:上游厂商收入+产业末端厂商收入(利润)+居民收入+政府税金=2.25 + 1.5 + 2.5 + 2.5 = 8.75亿元。但是,这时的社会总供给金额并没有因为折旧基金的提取而发生变化,仍为10亿元。于是,由于在本期产业末端厂商提取了1.25亿元的折旧金额,使社会经济中出现了1.2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为了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平衡,政府必须增加货币投放,以制造和弥补空缺的1.25亿元社会需求(假设政府为此所投放货币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在其生活消费中会逐渐出现剩余。于是,社会经济中开始出现储蓄。在这里,储蓄泛指人们各种未将其本期收入全部用于本期生活消费的经济行为。由于社会储蓄的发生,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因提取折旧而出现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扩大。在上述存在折旧提取的社会模型中,假设所有社会厂商的平均储蓄率为s=50%,社会居民的平均储蓄率为s=30%,那么,本期的社会经济中将出现2.25亿元×50%+1.5×50%=1.875亿元的社会厂商储蓄和(1+1.5)×30%=0.75亿元的社会居民储蓄,从而在原有社会总供给不变的前提下相应制造出(1.875+0.75)=2.625亿元新的社会需求短缺。这时,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总供求平衡,政府应在一般性的财政开支和增加投放1.25亿元调控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社会“额外”投放货币,以增加制造出2.625亿元的有效社会需求来弥补社会厂商和居民在本期进行储蓄所造成的社会需求空缺。在发生折旧提取和社会储蓄的情况下的政府的调控以及社会经济的平衡,如图2所示。

支出1.125亿元

上游厂商

1.5亿元 支出(2.5﹢1.25﹢2.625)亿元

最终产品 政府

6亿元1亿元

产业末端厂商 10亿元总供给10亿元总需求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家电下乡”政策的经济行为分析_弹性
下一篇论文:《资本论》与文化产业发展_企业资本循环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